法律知识

行政案初审判决后还可上诉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7-12 12:38
人浏览

  除了民事和刑事两种诉讼案件之外,还有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引起的诉讼,对于行政案件,也是一样要经过一审程序,法院依法给出判决结果,一般民事诉讼对一审结果不服的可以上诉,那行政案初审判决后还可上诉吗?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行政案初审判决后还可上诉吗

  如果按照一审程序审理,再审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如果按照终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

行政案初审判决后还可上诉吗

  二、行政案件上诉期是多长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

  三、第二审程序与一审程序的区别

  (1)审级不同。第二审程序和第一审程序是两个不同审级的审判程序。第一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的起诉并对其进行审判的程序;第二审程序则是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的上诉并对其上诉的案件进行审判的程序。上诉必须是向作出第一审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如果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在法定上诉期限内,当事人可以依法行使上诉权;但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第二审程序即为终审程序,当事人对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不得再行上诉。

  (2)审判对象不同。第一审程序中人民法院审判的对象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第二审程序中人民法院审判的对象不仅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且包括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的裁判。

  (3)审判程序引发的缘由不同。第一审程序是由于行政管理相对一方不服行政机关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行使起诉权而引起;第二审程序则是由于行政诉讼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的裁判行使上诉权而引起。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告一方当事人只能是行政管理相对一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提起上诉的当事人可以是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也可以是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还可以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

  (4)审结期限不同。第一审判决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二审判决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

  (5)审理方式不同。人民法院对第一审行政案件不能进行书面审理,而对第二审行政案件,如果人民法院认为事实清楚,则可以进行书面审理。

  (6)审判结果不同。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审理终结的行政案件,只能以判决的方式结案;而第二审人民法院对审理的上诉案件,则可作出判决,也可作出裁定。第一审判决的形式包括判决维持、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变更;第二审判决的形式包括维持原判和依法改判,并可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对于行政诉讼案件的处理,应当由司法机关根据实际的行政违法事项来进行认定和判罚,但违法人员也是可以享受上诉的权利的,法律上也明确规定了上诉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对一审判决有异议的,可以依法提出上诉处理。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行政案初审判决后还可上诉吗”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所以当事人要注意别错过期限。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