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高考制度改革都有哪些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11-21 19:20
人浏览

  高考制度是我国在高中升学阶段所采取的人才选拔方法。高考制度在我国民众心目中占据着极其重大的位置。但是高考制度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诟病,国家也一直以来都在整改高考制度的部分弊端。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将跟您详细介绍关于高考制度改革都有哪些规定的问题。

  一、高考制度改革都有哪些规定

  2014年9月4日,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高考制度改革都有哪些规定

  二、“两种模式”高考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014年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

  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

  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文化课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

  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 。技术技能型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之前的职业教育只讲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技能需以技术为基础。

  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中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总量约在17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矛盾已成为短期内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2013年有140万人通过第一种高考方式,进入技术技能类型的教育。这140万学生还有三年毕业,他们通过第一种高考方式的技术技能的学习一定会更精准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三、法律咨询

  网友:请问高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律师:实现招考分离、多次选择等。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主要包括3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健全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可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招生录取制度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相衔接,将重点改革两方面:一是普通高校(本科)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使高校招生录取更加适应各类人才选拔培养规律,更加适合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跟您详细介绍的关于高考制度改革都有哪些规定的内容。高考改革事关重大,强调有意愿、有条件这两个前提缺一不可。根据此前一些专家的描摹,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或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教育部将抓紧研究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考试内容,完善国家考试题库。高等职业教育则要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方式。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