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对于行政诉讼时效规定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12-01 17:51
人浏览

  对于行政诉讼时效,大家都并不太了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同时比较好奇,对于行政诉讼时效规定是怎样的。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解答,一桶水小编往下看看吧。

  一、对于行政诉讼时效规定是怎样的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间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5、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7、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对于行政诉讼时效规定是怎样的

  二、相关法律规定

  《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行政诉讼时效

  一、普通诉讼时效:

  1.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为3个月;

  2.经复议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为15日。

  二、特殊诉讼时效: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特殊诉讼时效,比如30日。

  三、最长诉讼时效:

  1.是行政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但

  未被告知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为2年。

  以上便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对于行政诉讼时效规定是怎样的详细解答。由以上内容可以知道,行政诉讼时效规定,和他的相关法律规定,最后,走行政诉讼一定要准备齐全资料并且听从安排,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欢迎咨询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