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处罚规定太“温柔” 缺斤短两难杜绝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4-30 06:24
人浏览

新消息报讯 面对市场上的缺斤短两、弄虚作假现象,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如何才能彻底杜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放心、明白消费。

  银川市的冯先生昨日致电新消息报称,10月8日记者同质监人员在宁园早市检查时,他当时就在现场。昨日清晨,他去早市买菜时发现,被没收过秤的鱼贩仍在用弹簧秤经营。冯先生担心商贩再次在秤上做手脚,因为检查不可能天天进行。孟女士和张先生也分别打来热线表示,在发现了缺斤少两问题后,他们曾向市场管理方投诉,最终解决问题时商贩要么将分量补足,要么退回多收的钱,最多也就象征性罚些款。消费者纷纷提出,对于“屡教不改”、违法情节比较严重的商贩是否可以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或是将其清出市场,加大处罚力度或改变管理方式以震慑不法商贩。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相关部门进行了走访。银川市质监局工作人员称,质监每年都定期对市场上的秤进行免费鉴定,平时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按照质监部门的职责范围,只能从计量监管上对查处的问题秤没收或销毁,对个人经营户也只能处以50元的罚款,而且极难收缴。据银川市新华工商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工商部门只负责有门面经营户公平交易的监管,早市和集贸市场应由市场管理方进行监管,对于弄虚作假的情况,或是接到消费者的投诉,按照相关规定根据其违法情节,责令经营户改正,或是进行一定金额的行政处罚。(刘晓青 毛文静)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