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职能转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4-30 08:03
人浏览

  一、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要素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要素有:(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力。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政府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必然将发生很大的变化。(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从管理科学化角度出发,政府要理顺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各种关系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技术手段的创新,一方面给政府广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充分保障;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在体制上选择更有效的方式,使自身的作用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同时可最大限度发挥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优秀成分的同时,其中的消极因素也对政府职能转变起到制约作用。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

  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即政府与其他非政府组织之间发生的职能重新调整和组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将不应属于自己的职能交还给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同时还应将属于自己的职能收归政府所有。

  2.政府职能的内部转移

  政府职能的内部转移,即政府系统内部纵向层级之间和横向部门之间的职能配置和划分。(1)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2)在横向部门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

  行政管理方式,即政府行使职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各个方面。政府行政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以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政企分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也是当前中国政府机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

  1.政企分开的主要内容

  (1)政府与企业的社会职责的分开。政府的社会职责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企业的社会职责是依照国家法律和市场规则,以最少的投入向社会提供最多最好的产出。   (2)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的行使主体应当是分离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要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

  (3)政府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开。在政府内部,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职能必须分开,同一政府机构不能既承担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又承担行政职能。

  2.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

  (1)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2)大量裁减专业经济部门和各种行政性公司,发展社会中介组织。(3)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4)完善企业所有制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和完善新型的政企分开的融资投资体制。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