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北京重塑金融中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6 11:10
人浏览



??经济观察报消息,一份由北京市金融工委起草的关于吸引金融企业到北京落户的报告,已经递交到了北京市委。

  “现在只是等待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的最后批示”,北京市金融工委一位官员向记者透露:“报告内容主要是将给来京的金融企业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尽管不愿提供更多的细节,但他还是肯定地表示“这些政策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优惠程度上一定不会低于上海深圳出台的政策”。

  其实,这样的信息早在4月10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北京金融街调研首都金融业工作时就埋下了伏笔。刘淇当时明确表态,将使在北京发展的金融企业得到一个和其它城市平等的环境。金融街一家银行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是一个来自上层的信号,北京金融业终于等到了发展的机会。”

  而敏感的业界人士似乎感到,王岐山的到来无疑将使这一切变得更加清晰。尽管4月20日,他的“空降”是为SARS而来,但他对金融业的熟谙,以及多年的从业经历、资源尤其是他在金融方面的能力更增添了人们对于北京重建金融中心的信心。政策信号

  这些年来,北京的金融业在与上海的竞争中屡屡败阵。尤其2001年,富国、博时、长盛、大成等4家基金管理公司以及中信证券几乎同时将注册地迁离北京,北京市开始意识到了危机。

  1990年代初开始,上海被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而北京则被定位为“政治和文化中心”。中央对外国公司在北京经营以及它们的所有权比重有严格的控制。因此,北京在金融发展上向来慎重稳健,一直没有明确提出发展金融业的口号。

  “主要的原因是,这10年间,国家把优先发展金融业的优惠政策给了上海、深圳等地,北京则没有”,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功伟这样认为。

  如今,北京已经意识到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基础是经济。王功伟告诉记者,“北京作为特大城市,经济是基础;而经济的核心就是金融,全面发展经济离不开金融产业。”

  这些年,金融业在北京经济中的地位正变得举足轻重。2001年,北京金融业整体实现增加值430.2亿元,在GDP中的比重达到15.3%;2002年,金融业产值达485亿,占GDP的15.5%,比重居全国首位。

  2002年初开始,北京明确提出了发展首都金融业的概念。而在此年北京市的“两会”上,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刘淇表示,首都经济是知识经济,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的领头羊就是金融保险服务业。

  2002年2月,北京市计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加快金融保险业发展,推进金融保险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鼓励金融保险业务创新,积极拓宽金融服务领域,促进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业务发展。”

  随后召开的北京市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将积极做好银行、保险等领域外资试点准备工作,加快重点区域对外开放,积极探索在风险投资、基金运作等领域开展吸引外资和对外合作。同时,北京市积极推进对内开放,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和吸引国内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在京设立总部、地区总部和结算中心。

  今年年初,北京市成立了市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与市金融工委合署办公。市金融办主要负责制定北京金融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整合首都金融资源;加强金融调研和服务,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王功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北京开始有了明确的动议,金融产业发展的环境将发生极大的变化。”金融办报送给刘淇的那份报告就是第一个明确的政策信号。

  今年首次当选北京人大代表的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功伟早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依托金融街发展北京金融区”的议案,令他兴奋的是,议案被确定为市政府调研重点,列入北京人大的议事日程,今年9月市人大将研究金融产业发展的问题。王岐山的到来

  4月20日,王岐山从海南省委书记调任北京市代市长,此举被视为中央为北京市防治“非典”作出的一大决策。

  当北京“非典”疫情逐步稳定之后,了解王岐山工作背景的人士开始揣测他的下一步动作。有北京证券机构的人士告诉记者,王的下一步很可能把目光转向北京市的金融业发展。

  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的王岐山具有深厚的金融理论功底和金融实战经验。“他是一位出色的银行家和投资银行家”。王岐山在担任建行行长期间曾经兼任建行与摩根斯坦利合资的中金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长。就在亚洲金融危机最严重的1998年,作为投资银行家的他成功打消了投资机构的疑虑,重建境外投资者的信心,顺利完成了中国移 动香港上市的承销工作。1998年到广东省担任常务副省长,王岐山在成功处理中国第二大信托投资公司——广东国投破产事件以及红筹企业深南公司重组中赢得了海内外各界的赞赏。去年12月初王岐山到海南省就任省委书记,人们也对于他成功地处理海南省的金融和房地产泡沫后遗症给予了很大的希望。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王岐山到北京以后将主抓北京市的金融工作。王的到来,对期盼北京金融业发展的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他是一支催化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何小锋教授认为,王的到来在领导北京加快金融业发展方面应该有所作为,他会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一个有趣的细节至今仍让金融街的人记忆犹新。王岐山任建行行长期间,把建行总部迁到了金融街。当时的金融街还是一条不起眼的破旧街道。建行是第一家将“大本营”迁入金融街的总行级金融机构。王岐山的眼光令金融街上的人刮目相看。

  如果说北京发展金融产业从去年年初就开始酝酿、今年开始采取实际措施的话,王岐山的到来似乎有“加速”北京金融业发展的意味。

  细心的人士已经注意到:除了参加前两次关于防治“非典”的新闻发布会以外,王岐山几乎就没有抛头露面。他是否在运筹北京金融业下一步的发展?独特优势

  如果人们看好王岐山的能力,从而对于北京的金融业发展寄予厚望的话,北京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以及金融业发展的潜力则为王岐山推进北京金融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佳的平台。

  尽管北京本身只有9家市管金融企业,但是北京作为首都,在金融资源方面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一优势使得北京长期以来在全国的金融业中独占鳌头。

  香港大学地理系教授Simon.Zhao博士和纽约州立大学地理系Christopher.Smith教授近年来就中国入世对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金融中心在空间上的重构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最近的研究发现,“北京在中国入世后有可能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而香港仍旧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

  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是中央机关的所在地,集中了所有宏观调控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国库设在北京,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总部都在北京,北京自然是中央金融决策中心。由于金融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受到高度管制的行业,金融企业与监管机构的沟通特别重要。作为金融管制政策的诞生地,北京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信息优势。这是首都的优势。

  北京作为首都,是国内大型金融机构总部的密集地,总部在北京的金融机构占据了全国金融资源的绝大部分。

  目前,四大银行的总部都设在北京,四大银行的业务占据了中国银行业业务总量的60%以上。此外,国家开发银行、中信集团、光大集团、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的总部都设在北京。当前各家银行都在建立集中的统一数据库,把整个银行的资金集中到总部统一运作,这就意味着北京地区将集中中国银行业资金总量的80%左右。

  同样,由于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再保险三大保险公司的总部都在北京,中国保险业70%以上的资金也在北京统一运作。

  此外,银河证券、中金公司等大型证券公司的总部也设在北京。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国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也在北京,北京成了全国最大的金融结算中心。

  1700米长的金融街已汇聚着一大批金融精英。这里聚集了中国50-60%的金融资产。

  5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直接监管的196家企业名单,这些企业拥有6.9万亿元净资产,占到了整个国有资产总量的60%以上,而这些企业中,总部在北京的又占了绝大多数,可以说国有资产的总量有一半以上由总部在北京的企业所控制。这些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搅动着一股资金流。 全国的金融中心

  据了解,如果说上海是大张旗鼓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话,北京在去年低调酝酿的初步方案则确立了金融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2002年-2004年,增加机构,壮大实力。采取有力措施,推出更具吸引力的金融发展政策,留住现有机构,进一步做大做强北京市金融企业,吸引更多的外省市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和中外金融服务机构来京发展;

  2004年-2008年,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在保持金融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的前提下,提供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打造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首都金融业在国内外竞争中的地位和发展后劲,同时做好奥运金融服务;

  2008年-2010年,加速发展,建成金融发达区。举全市之力,把首都建成我国的金融发达区、金融创新区、金融安全区、金融开放区,促进金融企业国际化发展。

  北京市有关部门的研究认为,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首都金融业应当在全国金融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举足轻重”的定位是把北京的金融业构建成中国的几个中心:金融管理控制中心,金融业支付结算中心,金融信息中心,金融行业标准制订中心,金融批发业务中心,资金调度中心,金融中介服务中心。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邱兆祥对记者分析,“这几个中心的加总无疑就是一个较完整的全国金融中心。”

  据了解,目前国内几大城市都在角逐金融中心的地位。上海凭借优惠政策,正在努力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牌子,郑州多次论证希望成为“中国中部的金融中心”,四川和重庆也在竞争“西部金融中心”,而天津则“仰仗”戴相龙的资历发展“北方的金融中心”。

  在这种角逐的氛围下,北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自己的全国金融中心地位稳固而明确。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就成了王岐山的后续任务。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