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QFII昨天打第一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6 11:46
人浏览


——QFII昨天打第一单(上海证券报)


瑞银集团买入宝钢股份、上港集箱、外运发展和中兴通讯
QFII第一单昨日宣告诞生。瑞银集团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身份进行了首项投资,买入了宝钢股份等4只股票。
瑞银集团昨日早上10时15分发出指令,通过其境内证券代理商申银万国购入了宝钢股份、上港集箱、外运发展以及中兴通讯。据瑞银集团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介绍,瑞银是替客户作出上述买卖的,但她没有透露具体的买入价格和数量。
在谈到买入股票的一些基本思路时,袁淑琴表示,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市值为中、大型,流通性好;二是公司的企业管理、信息披露良好;三是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四是行业龙头地位。
袁淑琴表示:"我们的首项投资,标志着瑞银在中国内地开拓业务的新里程。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时随着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开放及市场资讯越来越普及,我们预计境外机构投资者对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意愿将大大增加。"
瑞银集团亚洲证券部主管贺隆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客户的反应比我们预期热烈,有兴趣投资的客户包括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
瑞银于2003年5月26日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成为首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于6月6日获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3亿美元的初步投资额度。目前,瑞银已经划入的资金已远远高于5000万美元的底限。除了A股股票外,瑞银还将很快对国债、可转债等进行投资。此外,对大型的新股、可转债发行,瑞银也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 QFIIT第一单背后(中国证券报)


 2003年7月9日上午10时18分,瑞士银行致电申银万国证券公司,通过后者的QFII业务专用席位完成了第一笔A股买入交易,市场期待已久的QFII业务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这标志着合格境外投资者正式入市,中国A股市场迈出了向世界开放的第一步。
  申银万国表示,QFII第一单的正式成交,距离今年6月9日公司与瑞士银行签订协议、成为境内首家QFII代理商整整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申银万国与瑞士银行紧密协作,分头推进,紧锣密鼓地为QFII第一单做好准备工作。双方多次与托管银行等召开协调会,就QFII交易中如何保障客户利益、如何控制交易交收风险等技术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讨论,完善了结算交收的操作程序,明确了各方责任。瑞士银行、申银万国、托管人花旗银行还拟订了证券交易和结算操作程序,使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得到切实保护。
  6月23日至27日,申银万国与瑞士银行在香港和新加坡联合举办“中国上市公司海外推介会”,钢铁、银行、交通运输、消费品制造等行业的十多家中国上市公司与四十多家海外基金的代表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增进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了解。与此同时,申银万国内部抓紧进行系统调试等一系列技术准备工作,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反复进行实战演练,随时等待接受瑞士银行的交易指令。
  QFII第一单落定后,境外投资者从此将与国内投资者一起,在中国A股和债券市场上共展身手,投资者结构、投资理念和赢利模式都将产生深刻变化,中国证券市场朝着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迈出了新的一步。


—— 历史性的第一单:QFII首次入市侧记(证券时报)

  北京时间昨天上午10时17分,在京城著名的东方君悦大酒店浮碧厅,来自国内外的40多家媒体与瑞银高管共同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QFII第一单的指令此刻正在发出,10点19分左右,也即指令发出的2分钟后,首单买入的四支股票全部确认成交,备受瞩目的QFII正式登上中国证券市场大舞台。
  10点15分,摄影、摄像记者的“长枪、大炮”悉数对准了瑞士银行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此时她开始拨打电话,准备向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发出下单指令。但不知何故,电话线却在这节骨眼上出了问题,无法打通,使QFII第一单指令的发出无端添了一丝曲折。
  10点17分左右,电话终于打通,袁淑琴向申万发出指令。此时全场鸦雀无声,众人侧听她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一一报出买入股票的名称:宝钢股份、上港集箱、外运发展、中兴通讯。在经过约2分钟的等待后,申万的交易员报出买入四支股票的成交价格,成交得以确认,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瑞士银行亚洲区主席贺利华(Rodney Ward)非常高兴地说:“作为首家投资于中国境内市场的QFII,瑞银深感荣幸,QFII机制的实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今天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言,深具历史意义。”
  瑞银亚洲证券部主管贺隆(John Holland)说:“QFII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进程当中一个新篇章的开始。QFII提供了一个框架,所有的改革和变化将在这个框架下发生。在国际资本不断流入中国证券市场的过程中,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资本都能获得好处。但重要的是,我们应看到,今天仅仅是这一进程的开始,双方需经历一个互利的、相互教育的过程,中国公司对股东负有责任,要教育广大投资者了解中国市场的情况和蕴藏的投资机会;同样,国际投资者也要发挥作用,教育中国上市公司让他们了解国际资本市场的希望是什么,帮助中国公司以有效的方式进入到国际市场。”
  “深信这个教育的过程决定QFII机制的成功与否,QFII的成功与否不可能在未来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就能看得出来,它需经过未来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得以验证”。贺隆此言给在场的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