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新年理财短期产品仍占主角 信托产品急创新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8 02:02
人浏览
新年已过,但去年年末的信贷紧缩态势,到了今年并没有明显改善。除了信贷收紧,各家银行在吸引存款方面,也做足了功课,各种理财产品纷纷登场。银行在度过了“年关”后,对此前推出的收益率较高的短期理财产品进行了清理,该类产品的收益率及数量都有所回落。理财师表示,这种变化属于节假日前后的正常现象。信贷类理财产品在去年被叫停之后,逐渐退出了理财产品的主流行列,但银行并未完全放弃信贷类产品,银行与信托公司正在寻找新的合作方式。

  短期产品收益回归

  随着12月31日银行各项指标考核时限的过去,许多银行为了冲指标而发行的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随之下降,恢复到此前正常水平。

  记者发现,某大行上周发行的一款28天理财期限的理财产品,产品说明书显示其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98%;而在元旦之前,同该款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3.50%。仅仅相隔几天,“年关”前后产品收益相差达到1.52%。

  理财师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年底时银行资金紧张,短期银行间利率相当高,主要投向银行间市场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也从中获益,得到很高的收益率。如今,短期银行间利率已经下降到比较低的水平,因此,这类产品的收益率也相对走低。当然,元旦前很多超短期理财产品也承担着 “揽储”重任,所以会有很高的收益率。

  不仅收益率下降,新年后短期理财产品的数量也有所下降。有的银行还提高了理财产品的购买门槛,将很多理财产品的投资金额从原来的5万元起提高到了10万元起。对此,理财师表示,超短期理财产品数量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减少了此前专门针对节假日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属于正常的回归。每次节假日过后,都会有这样一个数量上的从多到少的一个变化过程。

  信贷收紧 信托产品急创新

  去年银行信贷类产品经历了 “冰火两重天”,上半年各类银信合作的信贷类理财产品火爆推出,成为银行理财产品中的绝对主力。而到了下半年,银信合作产品的火爆发行引起了银监会对信贷风险的担忧。据了解,银行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可以变相揽储。为此,去年7月银监会口头叫停“银信合作”,8月初又下文规范银信合作业务,虽然银信新规“重启”银信合作,但要求融资类业务占银信合作比例不得高于30%,使得原先备受市场追捧的信贷类产品发行逐月减少。

  面对去年两大支柱性领域(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及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纷纷受限,信托公司开始寻找新出路,“创新发展”将成为信托产品2011年的主旋律。就目前来看,银信产品中信贷类产品所占份额逐渐下降,已经初步达到新规中30%的比例标准。与此同时,权益投资类、债券类、证券类产品的发行量有所增加,一些银行将信贷资产纳入债券、票据、货币市场以及新股申购等各类风险不同的产品中。

  今年初以来,信托产品已经开始了创新。投资者在信托产品上的投资领域已经有所拓宽,产品研发不但涵盖阳光私募产品、私募股权等高风险、高收益产品。而对于投资者需求较大、收益较高的房地产信托产品,用益信托工作室分析师岳婷表示,贷款类产品资金运用方式灵活、简便、收益率高,不会因此退出,信托公司在完成房地产信托业务自查后,应该能更好地管控风险。

  理财小贴士

  选择理财产品需货比三家

  针对目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较多,理财师建议,投资这类产品需要货比三家,比较相同期限的产品收益,选择收益高的产品。理财产品的理财期限、产品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标的,产品是否提供保本条款,风险状况如何,以及是否需要支付购买和赎回的手续费等,都是考查的内容。

  理财师表示,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价高,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在加息预期下可适当关注信托产品,因为银行加息后,信托产品收益也会相应的被调高。不过,信托产品一般期限相对较长,起始资金投入较大。

  此外,加息后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会相对提高,在预期进入加息周期的情况下,选择短期理财产品既能获得比定期存款较高的收益,也能保持流动性,为购买更高收益产品做准备。此外,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利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预期,因此在选择具有“随息而动”特点的产品时应该尽可能选择期限短的产品。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