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被叫停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8 02:51
人浏览
7月初,中国银监会对银信合作产品掏出了“红牌”。包括江西在内,相关信托公司均收到了中国银监局及地方银监局口头通知,要求暂停一切与银行理财业务对接的银信合作产品。此消息一出,让近年来尝到了“信托产品”甜头的投资者们有些郁闷。不过,业内人士对此看作是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下半年的理财方向,理财师看好债券类产品。

  现象

  产品被叫停投资者不舍

  “以后在银行买不到这类高收益的信托贷款类产品了?”在叠山路某银行,刚刚拿到了一笔“红利”的林女士有些发愁,好不容易找到的一条“生财之道”就此被“扼杀”,今后不知该投资什么好。

  今年52岁的林女士,近些年来尝试过股市、基金、黄金等风险投资,但因市场变动快、经验和风险判断力欠缺,赔多赚少。今年元月份,在银行理财师的指点下,林女士投入50万元购买了一款当时正在热销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期限为半年,预期年化收益为3.02%。

  “7月8日到期,我赚了8050元,收益率3.22%,超过了当初的预期,而且比半年的定期存款利率1.98%也高出不少。”林女士欣喜过后就有些郁闷了,前段时间还看到有收益更高的半年期、一年期同类产品热销,而此时她手上有闲钱时,却被告知已经暂停销售。理财师建议选择银行目前在售的其他理财产品,她却因收益率不高而迟迟未下决定。

  连日来咨询者非常多

  其实,此类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发行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井喷”现象,此次被监管部门紧急叫停,像林女士一样对此依依不舍的投资者不在少数。

  据用益信托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信理财产品发行量在2.9万亿元左右,远远超过去年全年1.78万亿元的总量。而且期限呈短期化,收益则稳步上升,平均期限由年初的161天下降到6月的146天,平均年化收益率则由年初的2.99%上涨到6月份的3.04%。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省内某商业银行6月初发售一款信托理财产品,全国发行量为2亿元,半小时内就“告罄”。“与所有银信合作的理财产品一样,因其预期收益高,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该银行一位理财师告诉记者。

  “原计划本月10日左右就两款信托理财产品在我行发售,大多数投资者都看好。”这位理财师说,监管部门的一声令下,银行不得不严格执行,但连日来电话和现场咨询的投资者非常多。

  分析

  监管部门意在控制信贷规模

  那么,银信合作的理财产品“供求两旺”,监管部门为何要紧急叫停呢?

  “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今年3月份银行发行的信托类理财产品共450个,直接投向房地产企业的产品其收益相当吸引人,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5.06%,交易非常活跃。”在采访中,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大量资金流向了房地产业,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发放贷款模式。紧急叫停,意在控制信贷规模。

  这种说法,信托公司也表示认同。“监管部门的担忧在于银行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达到了转移信贷资产的目的。”省内某信托公司的负责人坦言,银行发行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收取的是托管费,列入中间业务收入,在不影响监管指标的同时,扩大表外信贷资产,银行的放贷冲动是超调控的主因。其实,早在年初就已传言这种合作方式将被叫停。

  “从之前银行方面推出的信托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看,低则2%,而高则达3%至5%。”某国有银行相关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这类产品成功发售后,资金流向了企业,如果该企业获得资金后,在未来期间能够快速成长,其结果就是一荣俱荣,即银行除了从中提取相应比例的手续费外,还可获得资产托管费等;倘若投资失败了,投资者则遭遇较大风险,而对银行来说,并未造成太严重的损失。对于此次叫停,虽然短时间内有很多投资者对此依依不舍,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也是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影响

  债券理财产品填缺

  信托产品停售后,投资者如何理财?业内人士分析,银行可能会加速加大债券类理财产品的发行,因此投资者可以将目光转向债券类产品,收益虽然不比信贷类产品,但风险更低。对此,中行江西省分行理财经理方军表示,下半年中长期信用债券产品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拉高债券类产品的收益率,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除此之外,银行短期流动类理财产品也将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主要选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