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公募到私募:他们为什么翻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9 09:46
人浏览
郑拓的被查并非在外界预料之中,但其深蓝产品的命运则因其投资管理人的投资风格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大起大落,或如今日这样,大落、但不知何日雄起。

从公募到私募,业绩阴沟翻船,郑拓不是第一人,王贵文至今未有解套,石波也曾饱受巨亏之苦接近1年方且翻身。

在初入私募接受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郑拓尚且对私募有一套严密无缝的风险控制理论,并且给出了一套衡量私募业绩的标准:

“要做私募,脑袋里一定要有一根弦,不和任何人比,也不跟任何基准比,而是要尽量控制每个月的最大跌幅。”

一是要看回报是多少;二是要看回报的稳定性,“不能说这个月挣20%,下个月给我赔10%……”

“杯具”的是,深蓝系成立以来的走势恰恰与郑拓自己设定的标准严重背离。

尽管如今郑拓和他的好望角风雨飘摇,李旭利则被迫从此离开投资圈,但上述两人此前在公募基金出类拔萃的业绩,其实足以为其长期投资能力与水准作证。

事实上,从李旭利的持股来看,其在去年底入货的獐子岛,以及今年的中国南车,尽管都没有抓住最佳时机,但事后都被证明相当的收益空间。

那么,是什么导致两人前赴后继导演了如此悲惨的“跨界”杯具?

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是“水土不服”,公募与私募的投资差异。但反过来的,却有以江晖为代表的其他前明星基金经理以实例证明,所谓“水土不服”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传说。

而无论李旭利、抑或郑拓,其一个具有共性的特点是,对自己有关未来市场走势判断自信爆棚。

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段子是,在今年初由兴业全球基金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校友会共同举办的一个论坛上,兴业全球基金投资总监王晓明与李旭利同台,就对市场走势各自发表最新观点,而李旭利的犀利发言令其风头盖过东道主的代表王晓明。事后良久提及,兴业基金相关人士对此仍倍觉尴尬。

本刊在今年夏天与上海重阳公司相关人士面谈时,后者不仅对重阳当下的碌碌业绩振振有词,称没有β(业绩波动)何来阿尔法(超额收益),并且对江晖的星石系列充满讽刺。

李旭利曾经的“老板”、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此前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谈及基金公司管理制度时则表示,在投资当中要减少个人的主观判断――影响市场的因素很多,每天都在变化,你认为市场要涨,可能会对,但大多数是想当然的判断,就是你也可能很错,而且错的概率还很大,你根据这个做投资决策判断,错的更离谱。

高良玉说,我们现在不会很激进去重投某一个行业,比如拿20%去投有色,然后业绩飙进,你问他为什么,可能是分析的结果,有时候可能是碰巧蒙对了,投机的结果。

“合理的做法,是对看好的行业配置比标准配置稍微多一点,争取每次都比绝大多数基金做的稍微好一点,长期业绩就会不错。”高良玉说。

然而,如同以色列人屡屡背弃上帝藉由摩西向以色列民族颁布的“十诫”一样,逃离了公募牢笼的李旭利和郑拓们,则迫不及待体验没有公募投资“律法”束缚的自由感。

如同以色列人终究明白“十诫”是上帝对其的爱护一样,郑拓和李旭利如今大概可以体味到公募的投资限制,未尝就不是监管方给予被监管者的一重投资护身符?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