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风投私募:盛宴还是阑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9 10:04
人浏览
风投和私募犹如企业界的“星探”,十年前的中国市场可供它们挑选的“苗子”还很有限,如今具有“明星相”的企业不在少数,如何让风投或私募甘心“砸钱”还真是一门学问。

  如果不是中国的创业板不断制造“财富神话”,如果不是纽交所的钟让中国人敲了一次又一次,谁曾料想金融海啸侵袭后的中国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PE)投资市场,竟然在2010年迎来有史以来的至高点——在2010第十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清科集团创始人、CEO兼总裁倪正东宣布,今年前11个月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无论募资、投资还是退出,均创出历史新高。

  2010年成为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第一个十年的节点,各位VC和PE界的大佬们在分享财富盛宴的同时,也深知这一“不差钱”行业背后的风险和挑战。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在今后十年的发展充满变数,可能成为PE/VC的世界主流市场,也可能是一片充满恶性竞争的“红海”。

  分众化趋势

  经历十年历练的各位VC和PE界的大佬们,如今在选择投资的企业上也显得更加谨慎,他们不再“广种薄收”,而是“有的放矢”,面对毛遂自荐的企业往往在2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能判断出是否适合投资。其实,VC和PE犹如企业界的“星探”,十年前的中国市场可供它们挑选的“苗子”还很有限,它们甚至一度“陷入绝望”;而十年后的今天市场整体水准“水涨船高”,具有“明星相”(能够在可见时段内IPO并让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不在少数,如何让风投或私募甘心“砸钱”还真是一门学问。

  于是,VC/PE们开始差异化竞争,各自有自己侧重的投资领域。倪正东介绍,从投资行业看,2010年VC投资最多的领域是互联网和清洁技术,从项目数来看是医疗健康、机械制造、电子及光电设备。而PE最爱投资的行业依次是医疗健康、清洁技术、机械制造和互联网。

  创立于2001年的青云创投,在中国VC界比较“异类”,因为9年来总裁叶东始终专注于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别的行业“连看都不看”。在这次论坛上,46岁的叶东戴着一根绘有大树图案的绿领带特别显眼,好多小企业在2天会议期间见缝插针地毛遂自荐,但叶东对《新民周刊》坦言:“每年我们大概收到八九百份的申请,但最后真正投资的不到1%。”青云创投所管理的基金数额(总额3亿的中国环境基金系列,以及5亿元的义云清洁技术基金)在中国VC界可能算是“小儿科”,叶东秉承的原则是让有限的资金通过资本的方式对清洁技术进行推动与鼓励,倡导从污染型经济到清洁经济,从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从逐步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到新能源。

  从最初的治理污染的企业,到进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青云创投逐渐把目标瞄准了日益趋热的“清洁技术”:智能电网、煤层气、地热、小水电、厨余垃圾的处理、电动等。今年,青云创投又投资了上海多利农庄和宁波沁园集团(主要生产净水产品),投资领域更宽了。这也许部分源于越来越多的VC开始关注清洁技术领域,如(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就在论坛上对这一领域表达了持续的热情。叶东表示,青云创投今后投资重点是整个“清洁经济”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

  中国VC界差异化竞争战略中的另一佼佼者是在创业板首家28家企业里“连中三元”的深圳达晨创投。总裁肖冰解释说:

  “我们当时其实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但是,“当达晨还比较小的时候,我们怎么超越同行呢?如果永远跟在别人后面,那你永远也赶不上它们。我们的策略就是用这些比较‘另类’的项目把公司的品牌做起来”。就拿中国连锁医院第一股为例,2007年中,达晨成为爱尔眼科的发起股东,以不到800万的投入获得300万股。2009年10月,爱尔眼科与其他27家公司一起,首批登陆创业板。按目前市值,达晨的获利在30多倍。

  迄今为止,达晨投资项目已有80多家,其中实现IPO的有16家,这个成绩在国内创投中名列前茅。肖冰表示,达晨创投今后的投资方向依旧是消费服务、文化传媒、节能环保和现代农业这四大领域。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