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信托理财“第一号”回顾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7-15 06:19
人浏览

  2002年7月l8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为了拓展业务和探索新的信托投资运作方式,充分发挥信托公司向社会募集资金的优势,更好地为上海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式的改革作贡献,爱建信托于同日推出了全国第一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资金信托计划总量为人民币5.5亿元。预计本信托计划资金可获得5%的年平均收益率,资金信托期为3年。

  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推出后,激发了人们投资的热情。募集5.5亿元资金的信托计划原定8月17日截止,结果在正式发售短短7天内被认购一空,募集场面十分火爆。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的推介成功,被誉为“信托业立春”的标志性事件。《解放日报》在遴选2002年十大财富话题中,将“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列名其中。2003年,“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入选上海吉尼斯纪录,并参加中央电视台的颁奖典礼。

  总结“上海外环隧道项目”成功融资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四个有”:即“有信用、有需求、有支持、有报道”。

  一是有信用。首先是政府项目的信用。上海外环隧道建设项目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政府重大工程项目实际上代表着政府的信用,不少投资者说,我们就是冲着政府重大工程项目来投资的;其次是中介机构评估的信用。《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受托人不得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但是,独立、权威的第三方专业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后预计,投资者可获得5%的年平均收益率,外环隧道项目建设资金信托计划也由此被评为

  AAA级。二是有需求。一方面是政府市政建设资金的需求。我国新一轮的建设高峰和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上海“十五”期间的基础设施投入就达4000亿元;另一方面是老百姓的投资需求。当时我国的居民储蓄多达9万亿元,迫切需要保值、增值。2002年上海市的人均GDP已达到4950美元,上海市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市民的投资需求旺盛。

  三是有支持。上海适时出台了投融资相关的政策和方法,实现了投资主体由单一到多元,资金渠道由封闭到开放,投资管理由直接到间接。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崭新投资格局。此外,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如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市政工程管理局等对爱建信托以信托方式参与上海市基础建设投融资方式的改革,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四是有报道。按规定,资金信托业务不得通过公共媒体进行营销宣传,但记者对此事的关注大大超乎爱建信托的预料。《解放日报》率先以《信托业今天立春》进行了报道,随后,上海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路透社、文汇报、上海证券报、上海金融报、韩国放送公社等国内外近60家媒体,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连篇累牍的宣传报道,可谓是“地毯式轰炸”。报道的标题也颇有特色,如“信托业再战江湖如何出招?”、“个人可投资重大工程”、“个人理财有新路,金融创新看上海”、“爱建信托计划一周售罄,信托业带镣铐起舞”、“成捆成箱的钱投向信托公司,信托理财"第一号"宣告百姓投资又多了新途径”等等。可以说,媒体的报道对宣传上海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式的改革、对信托市场的培育、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对“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成功募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