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外资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达26%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2 14:39
人浏览
本观察期 (7月29日至8月4日)内,中外资行在理财产品的发行策略上,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外资行以结构性产品为主,而中资行仍停留在货币、债券、信托信贷类资产。
据金融界统计,本观察期内,国内中、外资行共发行47款人民币产品和19款外币产品,其中外资行推出的4款产品全部为结构性产品,标的物包括股票和大宗商品;而中资行推出的产品基本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从预期收益率水平看,星展和恒生分别有一款人民币、外币产品,以7.3%和26%的预期收益水平,成为本观察期内预期收益最高的同币种产品,分别高出同币种中资行最高预期收益产品1.3%和17.7%。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资行外币产品中收益较高的品种,均为以强势货币——澳元为投资币种,预期高收益基本和银行研发能力无关;反观恒生上述产品,其投资币种为一直较为弱势的美元。如果单从预期收益率以及产品设计看,现阶段外资行产品研发能力优于中资行。
在目前单边市场行情不再且市场变化复杂的背景下,本应该是设计含“支付条款”类产品(结构性产品)的大好时机,因为这为市场对赌提供了可能。但这些复杂且不易看清的趋势,却成为中资行不敢发行同类产品的原因之一。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研究中心一分析人士前期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曾指,由于市场要素的缺乏,部分中资行即使声称的结构性产品,也是“伪”结构性产品。
但即使是在相对混沌的市场环境下,一些结构性产品表现也非常优异。如上周星展银行到期的一款挂钩美元和港币汇率的产品,实现了近10%的回报。星展(中国)私人银行业务部主管陈子劲对此解释称,在产品设计时,正是热钱大量流入香港之时,但考虑到联系汇率制度效应,因此产品在支付条款的设计上,选择了看空港币。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