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发展滞后:传统观念是桎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1 05:57
人浏览

  近几年,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以及信托都努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但是,由于受到许多传统观念的制约,与国外成熟的个人理财市场相比,我国个人理财市场还比较落后。

  传统的家庭观念是影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首要原因。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基础是生命周期理论。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收入和支出情况不同,并且在大部分生命周期中,收入和支出往往也不相匹配。如果不加以进行财务规划,可能就会出现年轻时因收入相对少而生活拮据,中年时收入非常富裕而消费相对少,年老时因收入下降而支出特别是养老、医疗等支出非常大可能又会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在西方国家,家庭代际之间是一种“接力模式”,上一代对下一代有抚育义务,而下一代对上一代无赡养责任;也就是说上一代需要把孩子抚养成人,之后就需要孩子独立生活了,并且孩子大了反过来也没有义务赡养老人。因此,在西方国家,平衡各个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规划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但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是“反馈模式”,即上一代抚育下一代,下一代反过来也要赡养上一代。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家庭观念中,“抚育儿女”是父母的职责,“赡养老人”是儿女的义务。这样父母和儿女之间的“相互反馈”本身就平衡了不同生命周期中收入支出的不匹配。这样,个人理财的需求自然就受到了影响。

  传统的互助观念抑制了对个人理财的需求。个人理财强调的是通过规划并采取综合财务手段来平衡个人的财务收支。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守望相助是一种积极的入世观。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之间谁一旦有事,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遭遇天灾人祸,老百姓都习惯以实物、“份子”、捐赠或借钱的形式表示关爱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相互帮助得以度过难关,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人们的理财意识,弱化了老百姓对个人理财的需求。而在西方国家,非常强调个人的独立性,无论是亲友还是邻里之间,几乎没有类似于“份子”这种形式的经济上的“互助”,也几乎没有个人之间的相互借贷。因此,在西方国家,个人理财规划几乎成为每个公民的合理安排收支,提高或稳定生活水平的基本内容。

  单一追求增值的理财观念影响了个人理财规划的全面发展。与西方国家强调财富的保值并维持生活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不同,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非常看重财富的增值。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调查显示,亚洲高端个人理财业务产生的利润平均约占管理资产额的0.5%,而在欧洲,这一数字为0.3%。这种差距反映出亚洲富人的投资文化。富人尚且如此无穷无尽地追求财富,渴望致富的普通老百姓则更看重财富的增值也即投资收益了。因而,我国目前的个人理财几乎就是投资理财,导致个人理财的畸形发展。当然,金融机构和个人未能全面理解个人理财,金融机构不能向大众提供真正的全面的个人理财服务,也是导致个人理财畸形发展的重要原因。

  财不外露观念影响了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综合性的个人理财,也影响了个人理财的全面发展。财不外露一是因为相当一部分人的相当一部分收入是灰色甚至是非法收入,二是很多富人担心露富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血光之灾。而个人理财是由专业理财人员通过与个人客户充分沟通,根据客户的阶段性生活目标和客户的生活、财务状况,确立理财目标,并且帮助客户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如果客户不能将自己或家庭的所有财务状况告知理财规划师,理财规划师也就不能向其提供综合性理财服务了。

  风险意识和保险观念是制约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又一障碍。具体表现在:一是对风险认识存有偏差,宁肯亡羊补牢,也不愿未雨绸缪。二是习惯于利用储蓄来应对各种诸如医疗、伤残等风险。三是对保险的经济补偿本质理解不深。四是中国人说话办事都图个吉利,一谈及保险似乎就预兆有不祥的事情将要降临到自己头上,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将保险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

  虽然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还受到以上观念因素的制约,但随着我国诸多传统观念的转变,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终将获得健康快速全面发展。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