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中国信托业发展历史大事记(1918年-2007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1 06:30
人浏览

  一、初步发展阶段(1918年-1948年)

  1918年“浙江兴业银行”开办具有信托性质的出租保管箱业务。

  1919年“聚兴城银行”上海分行成立了信托部。

  1922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将保管部改为信托部并开办个人信托存款业务。

  二、停滞阶段(1949年-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信托存在的客观条件消失,到50年代中期信托业务全部停办。

  三、恢复阶段(1979年-1981年)

  1979年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为标志,中国的信托业得到恢复。(www.666law.com)

  四、六次整顿阶段(1982年-2007年)

  第1次整顿(1982年)。当时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其中信托贷款所占比重较大。为了加强对信托投资业务的管理和改良基建投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信托行业进行整顿。

  第2次整顿(1985年)。起因是1984年以前大量使用信托方式进行信贷活动,而信托资金来源却不明朗,容易造成金融信贷过快增长而造成失控。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框定信托资金来源。

  第3次整顿(1988年)。此前信托投资公司数量飞速膨胀,“三乱”(乱集资、乱拆借、乱贷款)现象严重,国务院决定整肃金融环境,开始全面清理各级人民银行越权批设的信托投资公司。

  第4次整顿(1993年)。原因主要是信托公司存在高息揽存等违规行为,主要事件为“中农信”1994年被关闭,“中银信”被广发行接管。此次整顿促成四大国有银行与信托脱钩。

  第5次整顿(1998年)。1999年3月,国务院宣布中国信托业第五次清理整顿开始,原则为“信托为本、分业经营、规模经营、分类处置”。监管层本着“坚决把信托办成真正的信托,不让有问题的公司留下来”的态度,将众多规模小、资不抵债的公司撤消,2000年存在的239家信托公司最终被批准重新登记的将只有60家左右。

  第6次整顿(2007年)。2007年3月1日,信托两新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之后,信托业第6次整顿正式拉开帷幕。根据通知,监管层将对信托业实施分类监管,信托公司或立即更换金融牌照,或进入过渡期。新规下发之后,各大信托公司开始轰轰烈烈地清理,力争早日达到监管层的要求,换发新牌照。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