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第二养老金(企业年金,annuity)势在必行:须设"守护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1 06:54
人浏览

  中国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显然不能完全适应老龄化的发展。企业年金制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一份企业年金计划日前落户联想集团,按照这份计划,联想集团出资金额与员工出资金额的比例为1:1。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举例说,一个联想员工加入年金计划后,在联想工作30年,若退休前平均工资为6000元/月,则退休后获得的养老金和联想企业年金的养老金收入之和约为4000元/月,基本上能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而如果不参加企业年金,则只能获得1300多元的社会养老保险金。由此可见,企业年金计划将会使联想员工养老金涨2倍以上。

  势在必行

  年金,英文为annuity,指在约定的年数内,一系列的定期给付,给付的金额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不固定的。企业年金,是指以企业为主体的年金。在中国,企业年金曾被称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法定强制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商业储蓄养老保险构成了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它具有政策鼓励、市场运营、享受税收优惠、企业自愿、政府监管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省市开始制定地方性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政策,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标志企业年金市场开始启动。2000年,国务院正式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据世界银行预测,至2030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总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届时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将是世界第三大养老保险基金。

  中国企业年金制的发轫是与国内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分不开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先实现工业化,后进入老龄化,是所谓的"先富后老";而中国目前仅处于工业化中期,老龄化就接踵而来,出现"未富先老"窘况。

  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人口老龄化的无疑将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尤其是中国养老保险长期实行现收现付制,没有留出积累资金。在退休人员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情况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担系数(即每一个缴费的职工所负担的离退休人员数量),已从1984年的0.185提高到2003年的0.331,增长了近80%。预计到21世纪20年代,我国老龄化将达到高峰,这将会给养老保障制度带来空前压力。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农村城镇化形势的发展,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显然不能完全适应老龄化的发展。因此,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鼓励企业建立年金,个人参加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今年初,江苏省开元国际集团与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企业年金合作意向协议,标志着江苏省第一单企业年金诞生。同时,酝酿达一年之久的全国首份企业年金实施意见《广东省企业年金实施意见》已正式出台,从而使广东省成为在全国率先开闸放行企业年金的省份。

  种种迹象表明,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年金已从政策准备阶段跳跃到具体实施阶段。它的启动也意味着数千万职工将在退休后,除了能获得正常的统筹养老保险外,还能享受企业年金这一全新的养老金"加餐"。

  目前,企业职工退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维持在退休前月工资的60%水平,企业年金可补充20%左右的退休前月工资。与基本养老保险具有国家强制实行的特点不同,企业年金的建立是自愿和有条件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明确规定,只要是"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已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的企业都可以建立企业年金。

  无疑,企业年金的出现,在企业留住员工和员工选择企业的过程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目前民营企业人才流动快,用国家免税的年金可以吸引、激励并留住更多的人才。 (//编辑)

  设立"守护神"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549亿,但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尽管已经走过十几年历程,但是无论从参保人数还是从基金数额上看,规模都不大,进展也很缓慢,普遍存在着机构热企业冷的现象。

  调查发现,资金运作安全是职工和企业疑虑最多的问题。尽管建立企业年金,把钱交给了独立于企业和职工的第三方,即企业年金理事会来管理,但并不意味着理事会就能实现其保值增值。如果仅是保本看守企业年金资本,钱可能在某个阶段是不会少,但是从长远看,受物价等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这些钱是有可能贬值的。如此看来,把资本投入到市场上去,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才能实现保值增值。

  但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并不成熟,企业年金进行市场运作的时候,如何监督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政府职能部门如何保证员工养老金不会越变越少?至关重要。

  2004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了中国实行信托型的企业年金制度,明确了企业年金基金进入市场的导向。如《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对企业年金计划制定及资本运营的各个环节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其中专门对企业年金基金运营中的委托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的资格认定和职责等作出了规定。加上此前的《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一系列政策都为企业年金入市开启绿灯。

  2005年8月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公布了经国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同意的首批获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的37家次机构名单。据报道,资格准入的过程是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进行的,整个过程非常谨慎,程序、结果、依据都符合行政许可的要求。同时,企业年金管理还要每半年进行一次信息披露,对出现问题的机构实行退出机制,这将会对基金管理机构构成压力。

  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无疑存在风险。但确立一套好的制度和规则,能把风险降低到最小。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