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理财――哪些品牌值得您信赖?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01 08:34
人浏览

   中国银行

  “搏?弈”系列理财

  亮点:投资货币市场,收益稳健

  赚钱指数:★★★★★

  1.品牌介绍

  “搏?弈”理财,是指中国银行通过按期征集客户人民币资金,运用丰富的金融工具对客户资金进行运作和管理,在客户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以期获取较高投资收益的稳健型结构性理财产品。搏?弈理财产品属于保本理财产品,具有风险相对较低、预期收益较高的特点。

  2.业绩表现

  2010年至今,中国银行所发行的搏?弈理财产品均实现了预期收益率,且挂钩市场指标的部分产品其实际收益率远高于当期市场平均水平。

  3.适合人群

  搏?弈理财产品起点金额一般为5万元,期限从3天到6个月不等,期限结构灵活多样,主要适用于资金充裕的稳健型中高端个人投资者。

  4.产品举例

  以2011年1月份中国银行发行的一款搏?弈定制产品BY11041为例,挂钩指标为2011年1月27日SHIBOR官方网站公布的两周拆借利率2W_SHIBOR水平,投资期限为14天,投资年化收益率高达7.3792%,客户购买100万元理财产品并持有到期,将获得2830元投资收益,远远高出市场平均水平。

  “日积月累”系列理财

  亮点:短期资金钱生钱,流动性好

  赚钱指数:★★★★★

  1.品牌介绍

  这是中国银行推出的超短期人民币理财计划,无固定投资期限,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

  “日积月累”理财计划主要投资于国债、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债券回购、高信用级别的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

  该理财计划具有如下特点:(1)超高流动性:每个工作日9:00至15:30可申购赎回,本金实时扣入账;(2)超低风险性:风险极低,投资者理财本金较为安全;(3)稳定高收益:“日计划”客户预期年化投资收益率2.10%,是活期存款利率0.5%的4倍多,且高于7天通知存款利率;(4)申购赎回零费用:无申购、赎回费用。

  2.业绩表现

  目前,中国银行有两款中银日积月累理财计划,其中“日计划”主要适用于资金闲置时间较短的客户,而“月计划”主要适用于资金闲置时间较长的客户,这两款产品目前为止均实现了预期收益。

  3.适合人群

  日积月累理财计划起点金额一般为5万元,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均可购买。

  4.产品举例

  以“中银日积月累―日计划”为例,投资者认购份额为100万元,持有天数达到31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1%,是活期利率的4倍多,待到次月收益分配日,投资者将获得收益1784元,较一个月活期存款利息高出1359元。

  理财支招

  通货膨胀“高危”运行,个人理财应首选“安稳”

  ――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理财师 刘尧

  面对国内市场通货膨胀的不断升温,国家抑制流动性过剩的调控措施相继出台,银行存贷款利率非对称性上浮,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而央行公布的CPI数据依然居高不下,通货膨胀“高危”运行未见明显缓释。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金融理财师刘尧认为:投资者可适度关注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保本”、“稳健”、“短期”依然最受青睐。

  首先,选择理财产品应当注意“保本”。

  巴菲特说过,个人投资必须牢记三大原则:第一原则,保住本金;第二,还是保住本金,第三,记住前两条。可是,理财产品并非完全保本。稳健的投资者应尽量购买债券类和货币类理财产品,通过理财资金投资方向的约束实现产品的技术性保本,其投资收益也将更有保障,而信托类理财产品虽然预期投资收益较高,但却不一定保证本金安全,高收益通常伴随高风险。

  其次,选择理财产品时,还应注意收益“稳健”。

  投资者须记住,预期收益率不等于实际收益率。银行对外宣传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只是理想状态下的收益率,一旦金融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最终不仅可能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甚至有可能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导致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出现较大的“分歧”。

  第三,选择理财产品时,“短期”比“长期”更加明智。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今年以来存款利率已三次上调,依然处于加息通道之中,这就意味着还有上调存款利率的可能,但对已存入银行的定期存款却不会分段计息。因此,考虑到加息将带来理财产品收益“水涨船高”,购买理财产品还是应以中短期为主,一般不要超过3个月。

  由此可见,面对依然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央行在未来继续采用加息这种价格型货币市场工具表现较为谨慎,但如果CPI数据持续居高不下,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和国际经济复苏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对于投资者来讲,选择本金安全、收益稳定、期限较短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都是较为优良的投资决策,而中国银行“中银安稳回报”理财产品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买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应注意时机

  ――个人理财如何避免“后知后觉”陷阱

  巴菲特有句名言:在别人已下了投资的地方你很难发财。

  在重庆商报梳理2008年以来出现的巨亏理财产品时,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特点:即这些产品绝大部分都是“生不逢时”,几乎都是在股市已大幅涨高或商品价格涨了很大一段时间后推出的。

  从理财产品的研发看,巨亏理财产品几乎都是“后知后觉”,几乎都属于商品大涨,推挂钩商品的理财;股市大涨,推挂钩股票的理财;基金赚钱,就推挂钩基金的理财,去“迎合”追涨的投资者,结果让购买的投资者成为“轿夫”,给“先知先觉”者“抬轿”而损失惨重。

  但对于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来讲,则是“旱涝保收”,理财产品的手续费早已赚到了包包里,“盈亏关我何事”,因为发行机构是“代客理财”,风险与收益由客户自己承担。

  因此,我们今天在此奉劝投资者,一定要睁开双眼,别在“涨”时去投资,尤其是已经涨了很久之时去投资,物极必反,涨久了必跌。同时,对那些不管投资者“死活”,为“迎合”市场而开发“追涨”理财产品的机构,更要当心!别中了他们的“甜言蜜语”陷阱。

  比如,2011年8月初,平安银行在其网站上披露,三款基金优选系列人民币理财计划(FOF))―盈丰理财0708、盈丰理财0712和安盈理财0808,其净值到7月31日分别为0.6995元、0.6638元和0.7745元,分别亏损了30.05%、33.62%和22.55%。

  从产品发行时间上看,这三款产品均是在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初期间发行的,当时正直沪指大涨,最高冲上6000多点,又大幅回落之际。如今回头来看,这三款理财均是在股市“高位”发行。

  另外,从三款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看,均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即赚的话,收益上不封顶;亏的话,下也不兜底。

  记者 刘定云来源重庆商报)【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