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被艾滋”谁喊你回家吃饭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05 21:10
人浏览

2003年,甘肃天水市瓦寨村村民李建平采血后被通知感染艾滋。4年里,李建平跟踪血液采样16次,却从未见过一张病情检测报告,2007年疾控中心宣布其痊愈。县疾控中心主任透露,从2006年检测结果看基本可断定李建平身体状况良好。有关专家认为,艾滋病不可能自愈,最大的可能是检测过程出错。(《京华时报》8月20日)

从“被艾滋”到“被痊愈”,由此给公民李建平造成的心理创伤和生活变化,特别是其间遭受的歧视性对待,并非常人能够了解。在漫长的“被艾滋”岁月里,李建平一直被蒙蔽、被愚弄,生活在恐惧之中,而制造这一荒唐事件的两级疾控部门,尽管早就知道检测结果有误,却还是一直逃避责任、隐瞒真相。

煎熬四年,艾滋病终于被妈妈喊回家吃饭了,但“艾滋病自愈”这个实在荒谬的理由却再一次侮辱了公众的智商。艾滋病检测程序复杂,出现一次误差可以理解,但误差两次、三次,整整四年,就不得不让人痛心。庆幸的是,李建平四年间不论遭受了多大的痛苦,始终坚持着生存的信念,否则“被艾滋”将永见不到天日。

与公众生命和福祉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再三仔细检测,怎么能轻易断定公民患上艾滋病?而发现错诊之后,不仅不及时告诉“患者”,反而百般隐瞒,最后竟称患者自愈了。这样的疾病认定方式实在让人生畏,在如此疾病认定管理体制下,任何一个健康的公民都有突然可能“患上”癌症、艾滋病此类疾病,无辜遭受旁人歧视与生活突变。这实乃对公民生命健康的戏谑,对公民知情权的随意蔑视和践踏。

两级疾控部门的荒唐举动,损害公民权益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调查错误根源,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亡羊补牢,杜绝类似“被艾滋”重演,决不应该听之任之、不了了之。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