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治感冒输液也要四五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2-20 12:11
人浏览

市民现身说法 生病不能常拿输液来治疗

  新闻背景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公布了一个数据:2009年,我国的医疗输液一共是104亿瓶,相当于13亿中国人平均每个人输液8瓶。这一数据的公布,让大众震惊,并由此引发了公众对过度输液医疗的热议。
  针对这种现状,近日,记者对我市医疗中的输液情况进行了采访。昨(13)日,记者走访本市多家医院后发现,近段时间以来,由于天气寒冷,感冒人数增加,前往医院看病的感冒患者增多,医院输液室内“人满为患”。

  怪圈
  孩子每次得病都输液
  
  在市区某医院,多个输液室内坐满了输液的人,只空余着零星的位置。记者发现,正在输液的患者大多为小孩,从只有几个月大还不会喊疼的婴幼儿到七八岁大的孩子不等。
  一些小孩一边挂着点滴,一边安静地睡在妈妈怀里;一些小孩坐久了,不耐烦,哭闹着要离开。
  市民黄女士为了让儿子安静地输完液,特地跑到外面的快餐店买了儿子喜欢的薯条,拌着番茄酱,一根一根地喂儿子。
  黄女士说:“孩子感冒一个多星期了,现在已经连续输了四天的药水。小孩子坐不住,早就不耐烦了。”
  当问及为什么选择输液治疗时,黄女士说:“孩子每次生病好像都是输液治疗,已经习惯了。”
  市民张婆婆则是主动要求医生为孩子输液。她的小外孙才满十一个月。前几天,小家伙感冒了,还有点腹泻,吃了一天的药不见好转,张婆婆便让医生给孩子输液。
  张婆婆说:“娃娃一直哭,大人看着心里难受。听说输液能好得快,我们也就选择输液了。”

  现身说法
  一般感冒用不着输液
  
  那么,输液是不是真的能让感冒好得快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说,一般的感冒,刚开始治疗并不需要输液,只有在病人吃药呕吐,出现发烧不退、脱水等情况下才需要输液。
  众所周知,在医学领域有一条“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常识。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输液已经超过吃药打针,成为治疗感冒的主要手段。
  针对这种现状,市民陈女士表示了不满。她认为很多病症,特别是感冒、发烧等,并不需要输液,一般多喝水、多休息,一周左右就能自行痊愈。
  陈女士说,以前,女儿生病进医院,医生开的处方中,通常都要输液,并且一输就是好几天。一次,女儿发烧到38度多,医生开了600余元的药物,需要输液四天。当时,由于医院输液室床位紧张,加之担心女儿在生病人群中感染病菌加重病情,于是陈女士将医生开的药液带出医院,到亲戚所在的医院为女儿输液。
  当时,身为医生的亲戚看过药品后,发现一组药物中有三种抗生素药物。他告诉陈女士,抗生素使用过多会引发耐药性增长,建议暂停输液,改为让患者多喝水、洗热水澡等方式治疗。
  如此治疗下来,陈女士的女儿很快退烧了。
  陈女士说:“那次浪费了600多元的药,并不觉得可惜,反而庆幸及早发现了这个问题。”现在,如果女儿生病,陈女士不会盲目到医院让孩子输液,而改为中医治疗。
  为什么医生乐于让患者输液呢?一位业内人士称,是多方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是利益的驱使,因为输液的费用远远高于吃药打针的费用。其次,患者对输液的认知度不高,多数患者认为输液能加快病情的好转。他说:“事实上,这是误区。”
  记者 夏平容
  
  相关链接
  过度输液的危害

  输液的风险比吃药、肌肉注射都要高很多。《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占59%,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输液,可以说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一旦有不良反应,输液带来的后果比口服和皮下注射更严重。
  常输液会降低免疫力。输液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胃肠,省略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环节,如果人们不管大病小病首选输液,长此以往,必然降低人体自身免疫力。

医护人员正在更换输液瓶 (资料图片)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