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选用中药治病莫忽视细节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03 07:12
人浏览

  
  中医药是祖国医学的瑰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中药汤剂是从古至今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剂型,正确使用中药是发挥中药疗效的关键。了使中药的应用能够合理,疗效更可靠,在选用中药治病时一定要细心,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药物剂量药物剂量是药物取得疗效的关键。许人认为中药药性缓慢,加剂量就能见效快。其实,药物随着剂量的不同,作用也随之改变。例如,红花少用则养血,剂量过大则变为破血;又如厚朴三物汤和小承气汤,二方的药物组成相同,只是每味药物的剂量不同,它们的功效和主治证则大不相同;再如人参有保健作用,有些人便经常嚼食或用来炖肉、煲汤,殊不知,人参吃多了可以产生头痛、失眠、心悸、烦躁、口干舌燥、便秘、血压升高等毒性反应。
  脚注中医处方常在药名旁边注有“先煎”、“后下”、“捣碎”、“另煎”、“烊化”、“冲服”、“包煎”等字样,称之为“脚注”。一些常服中药的患者,由于不重视处方上的“脚注”,既影响了疗效,也浪费了药物。因此,中医强调应遵照医嘱正确煎服中药。
  煎药中药的煎法多种多样,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用药的药性决定煎药方法。煎药的方法恰当与否,与药效的发挥和疗效都有一定关系。煎药的容器以陶砂罐为好,也可以用不锈钢容器,但不可用铁器;一般煎30分钟即可,但解表药只要煎开后10分钟就行,补益药可以文火慢煎40分钟;矿物类、介壳类、有毒中药可以多煎一些时间,如附子中的乌头碱毒性极大,一般水煎三四个小时可以被破坏,所以在煎煮乌头、附子类药物时,必须先煎、久煎。
  服药煎好的汤剂宜在饭1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在睡前服,慢性病患者宜定时服药。服药方法一般1剂分2~3次服,1日1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1日连服2剂,以增强疗效。通常中药汤剂应当温服,而对于具体病症也可凉服,但要根据医嘱或具体病情而定。
  药引服用中药汤剂,常常需加药引子,特别是在验方、秘方、土方中更为多见。中药处方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使药”也就是药引子。药引子多是既可药用又可食用的物质,如生姜、葱白、酒、醋等。药引子在药方中虽不是主要药物,但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不是所有方剂中都必须有药引子,应根据病情,由医生来决定。
  忌口为了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应该注意饮食禁忌的问题。在服用含有地黄、何首乌的药物时,忌服葱、蒜、萝卜;服用薄荷时,不应吃鳖肉;服用茯苓时,食物里不能放醋;吃鳖甲时,不要配苋菜;服用泻下剂如大承气汤、麻仁丸时,不宜过早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服用驱虫药时,也应忌吃油腻食物,并以空腹服药为宜。另外,在患病服药期间,凡是属于生冷、粘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避免食用。有咳嗽症状的病人,饮食不能过甜、过咸、过于油腻,也不要吃辣椒,同时要戒烟、戒酒,以助早日痊愈。
  不良反应不少人认为中药无毒,比西药安全,这种看法不够全面。总体来讲,中药比西药不良反应少些,但是中药引起不良反应也屡见报道,也有因服用中药中毒造成死亡的案例。曾有人报道近几年来服用雷公藤中毒者200例,其中死亡51例。
   (祝建材)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