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要给医院动“大手术”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01 15:42
人浏览

医疗体制的种种弊端暴露无疑,社会资本参与民营医疗机构的建设势必对公立医院产生一定压力。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 资料图片

现在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就是要对公立医院进行大手术,对近30年来公立医院形成的“趋利”体制进行彻底改变。

——卫生部副部长王洁夫

■公立医院先治“营利”病

公立医院的改革是今年医改的三件大事之一,现在公立医院的独大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医疗体制的种种弊端暴露无疑,社会资本参与民营医疗机构的建设势必对公立医院产生一定压力,因此公立医院的改革也受到广大医疗机构相关人士的重视。

重庆 陈萍:公立医院应该保持其公益性

重庆市人大代表、江北区卫生局副局长陈萍说,无论怎么改革,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不能改,不排斥民营资本进入医改范围,但公立医院应该在份额上占绝大多数,医院绝对不能成为营利的企业。既要让市民小病能到社区医院看,也要鼓励社区医院医生的临床积极性,让市民能享受到价低而优质的服务。

河北 赵文伟:县域医疗机构应该引入竞争机制

◆网友声音:我们县有50万人口,但只有一个县医院,去看病时车没地方放,医生医德很差。我认为县城至少要有两个县医院,引入竞争,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委员答复:

省政协委员、河北省科技情报研究院副院长赵文伟:这不是一个县的问题,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每个县只建一所县医院、一所中医院,部分有妇幼保健院。大的综合性医院一般只有县医院,这是有历史传承的。

网友提出的建议,实行起来并不简单,因为这涉及到经费、机构、人员等方方面面,不过政府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加大民营医院、专科医院的放开力度,从而提升县级医院的综合水平。

江苏 陆岷峰:医院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陆岷峰委员强调,用注重运用市场机制解决看病难问题。现在一些主要的大医院定性为事业单位,并且有行政级别。这种体制下,医院工作人员没有任职风险,因而会很少从病员角度来思考问题,直接影响服务质量提高。医院必须实行企业化管理,用“生存压力”推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应当鼓励各种资金投资医疗产业,培养现有医院的竞争对手,促使医院为生存而考虑服务流程的优化,通过降低药品价格来吸引更多的病员,并尽可能培养和吸引高技术人才强化竞争力。

江苏 蔡宪沙:医德医风与考核挂钩

医生工作态度不积极,正是不合理的分配机制造成的。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市台联会会长蔡宪沙希望不但政府应该对医院建立起与医德医风挂钩的考核机制,医院对医生也应该建立起以专业技术能力、业绩成果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绩效考核制度,合理引导和调动医院职工的积极性。“医院与企业一样,也应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真正灌输到每一位医疗人员心中,使病人切实感受到医务人员亲切态度。”

江苏 黄立红:政府把好医生“养”起来

省政协委员、泰州市卫生局副局长黄立红提出的一条建议是,政府出钱将精英医生“养”起来,他表述为“精英医生公务员化”。“首先要将这笔账算清楚,政府究竟能养活多少人,就投入多少。将市场能够自主运作的部分与之分开,交给市场自己去调节。政府要做的就是养活一部分德艺双馨的精英人才,也就相当于公务员,然后让这部分人去解决老百姓的基本医疗问题。当他们本身的生存能够得到保障时,他们也就有条件去展示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凭良心和职业操守去对待他们的工作。”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

大手术改革“趋利”体制

目前公立医院试点改革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强调卫生经济学、强调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贴,但是单靠增加钱无法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现在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医生的绩效考核、医院的发展方向,都已经从过去以病人为中心转到以效益为中心。”黄洁夫说,没有钱医院就存活不了,发不了工资、奖金少,人才就流失,缺少学科带头人,医院就没有竞争力。

“因此,现在单靠增加钱无法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黄洁夫说,现在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就是要对公立医院进行大手术,对近30年来公立医院形成的“趋利”体制进行彻底改变。

免费医疗 经济不能承受

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问题,黄洁夫给予解释:“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公益性不是你去公立医院就会免费医疗,我国到2050年也不可能全面免费医疗。”

黄洁夫解释,我国去年医疗卫生总体费用16000多亿,人均医疗卫生费用1200元,而如果免费提供医护、体检、核磁共振,释放全部医疗需求,远远不止16000亿能够解决。美国的人均医疗卫生费用为7000美金,英国4500美金,如果我们搞免费医疗,经济上根本不可能承受。

黄洁夫说,除了经济原因外,我国没有家庭医生、社区就诊率低以及医疗资源不均衡等原因都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免费医疗。“我们只能保障贫穷、弱势的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有收入的人要为自己的健康和医疗卫生付出一部分钱,先富裕起来的人多出一些钱来享受高端的保健服务。” [page]

医改保障基本还要有高端发展

美国也在进行医改,但是他们是在80%的人认为自己享受着最好的医疗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的,跟我们的情况完全不同,也跟我们的目标、手段完全不同。黄洁夫介绍说,美国是在用GDP的16%作医疗卫生的总投入,但另一方面,美国GDP增长方面,生命科学提供的贡献远远超过16%,药品、设备……美国把全世界的钱都赚去了,GDP每增加1%,就有0.5%和生命科学有关。

黄洁夫认为,医改应该强调保障基本医疗,但是医改的成功不光是保基本医疗,还要保证有高水平的增长,这样医改才能成功,我国医疗事业才能有大的发展。

■民营医院、外资医院同台竞争

对于一向以公益性为主的医院,公有制是其主要所有制形式,即使现在存在的私立医院也大多是专科医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这使得公立大型综合医院没有竞争对手,竞争机制薄弱,从而导致服务水平不尽人意。因此,卫生部提出今年医疗改革的第三件大事就是民营医疗机构建设,并表示应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民营医疗机构建设,希望高水平的大型民营医院在中国尽快发展起来。

北京 韩小红:推进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诊疗数据互认

“目前在各大公立医院之间已经逐步推行医疗结果互认,民营医疗机构也应被纳入其中。”北京市政协委员、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韩小红认为,患者在非公立医院进行诊疗的数据结果如果能直接拿到公立医院问诊,不仅可以给患者带来方便,也可以大大缓解公立医院看病难的问题。

北京 董瑞:鼓励外资建设三甲医院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康益德医院院长、主任医师董瑞表示,从数据上看,北京市卫生资源很充足,仅三级甲等医院就有数十家。但作为全国的卫生中心,北京市的医院实际上服务着全国的患者,统计显示约有一半左右患者从外地来京求医。今后应该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在北京建立三甲级或以上专科医院,同时,应鼓励协和、同仁等大型医院探讨寻求和外省市之间的合作,缓解本市的就医压力。

重庆 刘群:成立民营医保和政府竞争

重庆市政协委员刘群提出,除政府办的医保之外,应该鼓励民间、社会团体办更多的介入医疗机构和医疗人群之间的第三方医疗福利组织。

“也就是成立民营医保,与政府形成竞争!”他说,一旦建立起来之后,通过比收费、比服务和比报销,老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大医院也不得不选用低价药。

专家观点

王虎峰: 应大力支持非公非盈利医院

中国人民大学卫生医疗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未来一定要抓紧解决的,就是对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的分类以及配套政策的完善,这里面在国内目前有一类医院,现实中存在,在我们政策当中没有给它“户口”,就是非公立的、非赢利医院,换句话说我们应该鼓励社会资本筹资兴办医疗卫生机构。比方说我个人掏了钱办医院只是为了慈善、服务和公益事业,但是我们在注册的时候就没有这一类,相应的政策里面就没有给他相应的待遇,这样的话,我即使想做善注册的还是赢利性医院。我们现在慈善事业发展也很快,很多很多捐款但是绝大部分走到了教育部门,为什么不在医院?其中有一条跟政策有关,你没有给他一个很好的渠道让他很顺畅的进来,而且有配套政策来支持他,我觉得这块要抓紧做。

李膺:社会资本机会增多

银河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李膺鹏分析指出,民营医疗机构建设是卫生部提出今年医改的第三件大事,李膺鹏认为这其实是与第二件大事公立医院改革相联系的,涉及的就是医疗资源怎么配置的问题。到底是以公立为主还是让社会资本进来。现在看还是主张让社会资本进来。这可能涉及原来一些小型医院转制的问题,更涉及到一些社会性的比较大的资金或资本,或原来在国外已经做得比较好的大型医院它们怎么进来,进来之后产生的影响,到底会不会给完全一视同仁的待遇,这个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李膺鹏指出,资本市场里真正以医院为主业的公司很少,一共就两家,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但这两家严格来说都不是主流的医院,一个是眼科医院,一个是口腔医院,都是专科医院。真正的难点是大型综合医院。但国家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建设的表态对这两家医院应该会有机会,尤其是社会资本会增加很多机会,并购的资源等都会增加。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