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合同法》关于债务转移法律规定具体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9-13 20:52
人浏览

  债务人因为某些原因,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对自己的债务进行转让的,但是需要债权人的同意,法律对于这一情况也进行了规定,什么时候生效等问题,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合同法》关于债务转移法律规定具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合同法》关于债务转移法律规定具体

  根据《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合同义务转移理论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义务转移包括两种情况:

  1、债务承担,是指债权人、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达成协议,将合同义务转移给第三人承担。如债务人与第三人约定由第三人取代债务人的合同地位而成为合同当事人,向债权人履行合同义务。

  2、第三人代替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这种形式的特点在于第三人与债权人、债务人并未达成转让合同义务的协议,并不由此成为合同的当事人。第三人只是自愿替代债务人履行合同。

  因此,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规定是指狭义上的合同义务转移,即债务承担的情况,第三人代为履行并不是合同义务转移。

  二、合同法规定的债务转移生效条件

  债务转移又称为债务承担,是指合同的债权人、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达成协议将合同债务转移给第三人承担。债务转移必须三方就债务转移达成了—致的意思表示。

  债务承担必须以合同的方式进行,依其签订合同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债务人与第三人(承担人)达成债务转让协议,经债权人的同意:

  2、承担人与债权人达成债务转让协议,经债务人同意;

  3、债务人、第三人及承担人三方共同或分别达成债务转让协议。

  三、债务转移合同纠纷

  债务转移、债务承担均非我国现行立法上存在的概念,理论上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也并非完全一致。

  实际上,能够引起债务承担的原因,有直接基于法律规定的,如我国《继承法》第33条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有基于单方法律行为的,如附义务的遗赠,在遗赠发生效力时,即同时成立债务承担。不过最为常见的是依第三人与债权人之间或者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订立债务承担的合同。

  《规定》将“债务转移合同纠纷”案由列在“合同纠纷”之下,故可以将“债务转移”理解为“合同义务的转移”。

  也就是说,本案由仅适用于当事人因合同产生的争议,不适用于因继承所产生的争议。这种合同包括第三人与债权人订立债务承担合同、第三人与债务人订立债务承担合同以及第三人与债权人、债务人三方订立的合同三种表现形式。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关于“《合同法》关于债务转移法律规定具体”全部内容,大家在阅读之后一定也有自己的见解,法律对于许多问题是进行规定的,债务转移是需要债权人同意的,这样才对债权人发生效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谢谢阅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