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债权公证文书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9-10 10:54
人浏览

  很多的债权关系都会进行一定的公证程序,就保护相关的公证文书,在书写的时候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所以下面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债权公证文书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当然大家也可以咨询法律快车。

  一、债权公证文书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1、担保合同可以单独办理强制执行公证

  关于担保合同可否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的问题,此前在《联合通知》中并未明确,仅在其第二条第(六)项中,规定了"符合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条件的其他债权文书"也可以办理强制执行公证。因此在实践操作中,并未对该问题形成统一认识。

  而在(2014)执他字第36号批复中,最高法院认为:"现行法律、司法解释并未对公证债权文书所附担保协议的强制执行作出限制性规定,公证机构可以对附有担保协议债权文书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予以证明,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机构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包含担保协议的公证债权文书,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

  之后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5〕10号,下称"执行异议复议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公证债权文书对主债务和担保债务同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人民法院应予执行;仅对主债务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未涉及担保债务的,对担保债务的执行申请不予受理;仅对担保债务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未涉及主债务的,对主债务的执行申请不予受理。"至此,最高法院已经明确担保合同可以办理强制执行公证。

  2、担保债务与主债务一并办理强制执行公证,更有利于最终向法院申请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的执行管辖法院,法定为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法院。这意味着,债权人就主债权和担保债权,分别进行强制执行公证而后分别申请执行时,很有可能受不同的法院管辖。此时,为了避免重复执行、债权人双重受偿,执行担保债权的执行法院可能告知债权人,需等待主债权执行完毕后再申请执行。这相比将主债权、担保债权一并作强制执行公证、一并申请执行的,债权人的执行效率和受偿可能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所以,即便《执行异议复议规定》明确了担保债权可以单独进行强制公证并申请执行,本律师仍然建议债权人在签订担保合同后,尽可能争取通过重新公证、或《补充协议》等形式,将担保债权与主债权一并作以强制执行公证。

  二、公证债权文书的参考范本

  ( )××字×号

  兹证明××××(单位名称)的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代理人)×××于×××××年×月×日,在××(签约地点或本公证处),在我的面前,签订了前面的《×××合同》。

  经查,上述双方当事人的签约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规定;合同上双方当事人的签字、印章属实;合同内容符合《××××法》(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本公证书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三、公证债权文书的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八条: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七条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前款规定的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当事人不服驳回不予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申请的裁定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原裁定,不予执行该公证债权文书;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复议申请。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第二十二条:公证债权文书对主债务和担保债务同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人民法院应予执行;仅对主债务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未涉及担保债务的,对担保债务的执行申请不予受理;仅对担保债务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未涉及主债务的,对主债务的执行申请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受理担保债务的执行申请后,被执行人仅以担保合同不属于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范围为由申请不予执行的,不予支持。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债权公证文书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的全部内容。如果需要进行债权公证文书的书写的话,可以参照上面的范本。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