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专注成就比克”刘厚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31 16:03
人浏览

刘厚德有很多头衔: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中国注册高级策划师,中国职业董监事专家委员,全国经营师评审委员会广东省考评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厚德和比克领导团队一起主导了比克每年300%的增幅,被业内称为“比克速度”;帮助比克取得成功在美国OTCBB借壳、融资、转板的战绩;策划并完成了比克从中国大陆企业向国际性企业的转型……然而,他不愿意过多地谈论自己,坦言自己信奉“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人生准则。刘厚德给人感觉是个理智型的人,理智型的人通常非常理性地评价周围发生的一切,并以理智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

访谈进行得很顺利,刘厚德有很强的语言才能,这可能和他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修学的中文有关。

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上,与国外大装特装的展商摊位相比,大多数中国展商的格子标摊略显单薄。但深圳比克电池有限公司(简称:比克)是个例外,比克24平方米的特装展位显得格外突出。比克是最早参加Cebit展的中国企业之一。随着展览行业由当年的火爆变得趋于理性与沉稳,比克经多年参展也已经由当初的懵懂走向成熟,不再紧盯着一个订单,而开始注重企业的品牌效应。

在比克的展位上,记者采访了深圳比克电池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厚德。通过解读比克的发展经历,与国内众多中小企业分享比克专业、专一、专注的发展之路。

低价扩张仅仅是迈出的第一步

参考国美、海尔等企业的成功模式,刘厚德认为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低价扩张阶段。西方国家制造业有近200年的发展历程,而国内制造业起步才短短二十几年,总体发展时间短。很多国内企业在制造业上的迅速崛起,只是得益于国内低成本优势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此外,中国缺少兼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产业工人,这是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这些导致了在尚未成熟的市场,国内企业依靠低价成本才能生存。利用低价成本只能是贪图一时,企业必须要高瞻远瞩才能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众多中小企业却无法获得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瓶颈。比克还算是幸运的,可能是对锂电池业前景非常看好,他们在发展的关键时候得到了农行的支持,而正是这笔资金奠定了比克日后蓬勃发展的基础。“农行给予比克的支持,是我们不能忘怀的。”刘厚德不无感慨地说。

技术、品牌转型是必由之路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不能再一味地依靠低成本,而要向技术、品牌转型,这就进入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企业发展一定不能盲目,既要发挥优势,也要认清不足。电池行业日本有领先优势,他们是采用全自动生产线;国内龙头老大比亚迪是以手工为主的低成本生产模式。“我认为长期来看,想实现高速度、高效率必须依靠工业化机械化。比克要想占据世界锂电行业三甲地位,全自动化生产是必然选择,但目前实现全自动化生产还是不现实。”经过分析,比克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新型生产路线,对产品关键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关键工序采取机械化生产,其他非关键工序采用人工生产。因此在电池领域产品更新换代日渐频繁的今天,既保证了产品品质,又显现了生产线的成本优势。

消费品以品质和销售为主,而比克电池作为工业品注重的是品质和客户服务。比克是专业的锂电池生产商,比克专一做品牌,比克专注于产品的品质。品质是品牌的基础,比克专注品质就是专注品牌的无形资产。同时比克非常注重客户服务,因为客服实际上是产品的一部分,是与客户沟通的重要环节。“我们会尽全力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不是说高端产品附加值高、利润丰厚,我们就一味盯着高端市场;也不是说目前市场没有高端产品需求,我们就驻足低端市场,不注重产品创新与开发。”比克一直在遵循一个理念,与客户一起成长,只有认清自己的优势,才能发挥长处,顺势而进,对于一个新型企业来说更是如此。[page]

除此之外,重视人才和引进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克现已汇集了一批锂离子电池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以科研高等院校为技术依托,建立了独立的研发中心。目前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的5%,每年实际投入几千万元人民币,这个比例还是相当高的。(注:2006年国内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9%,全行业平均水平2.1%。)而且随着发展研发投入还将逐年增加。

寻找国际化路径

国际化阶段是发展的第三阶段,其实在向品牌与技术转型过程中,国际化已经不可避免,这两个阶段是交汇进行的。不是说市场开拓到国外了就是国际化了,企业的国际化主要是企业经营理念的国际化,其中包括战略、文化、思维、人员问题和具体战术层面的管理手段等等。举个例子来说,这也是比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随着海外机构的创立,比克的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大,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引入的国外职业经理人很专业,但是他们缺少创新,且很难融入中国文化。同时他们认为国内的员工有诸多弊病,如工作方式,劳动纪律,很多都是令他们难以接受的。其实这些都是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但是很大程度上,对现有管理方式是一个挑战。

毕竟国内企业国际化成功的不多,可以参考的典范更是微乎其微,这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明基与联想都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电子企业,无疑他们都是走在国际化前端的华人企业,但从目前来看,两者的国际化结果却不同。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负担得起国际化失败的巨额学费,如果企业都能总结前人多元化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就可以不再重蹈前人的覆辙。

《进出口经理人》:你为什么喜欢工作?会不会觉得工作很辛苦?

刘厚德:算命先生说我是“蜜蜂命”(笑声),注定了一辈子操劳,不张扬,亦不会大起大落。工作带给我的完全是自我的一种满足感。如果只是拼命挣钱,是一辈子也挣不完的。我是比较务实的,不会去盲目地追求高目标,这样压力也会相对减少。工作辛苦是辛苦,但是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远比挣钱更重要。

《进出口经理人》:你和下属的关系如何?

刘厚德:我们都知道,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知人善用”四个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并不容易。说出来你们可能不相信,通常我对自己要求严格,但会给下属比较宽松的空间。

《进出口经理人》:会选择什么方式充电?会去读MBA吗?

刘厚德:我喜欢研读其他企业的成长故事,剖析来为我所用。扬其长,避其短,领会了其中的精髓,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我觉得读MBA有以下三个功能,一是充电,二是取证,三是积累人脉关系。如果单纯为了取证,我肯定不会去。

《进出口经理人》:工作之余喜欢做什么?

刘厚德:工作之余,我喜欢看球。此外,平常看人物传记类的书多一些,我喜欢看别人努力成功的故事。当然,也喜欢音乐,尤其是民族音乐,这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很少见的。

《进出口经理人》:什么时候能让你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刘厚德:我很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工作再忙,我也会周末抽出时间来陪我的家人。初为人父,我更是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提起家庭生活,刘厚德的幸福之情不时溢于言表)。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