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发表声明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06 16:04
人浏览

9月3日,中国大型果蔬汁生产商--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发表声明称: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提出以每股报价12.2港元,总合计179.2亿港元(约合23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若交易完成,汇源果汁将撤销上市地位.汇源果汁股份将于周三复牌。

此消息一出,汇源果汁3日开盘暴涨164%。而跟此带动相关类股票也出现大幅度上涨。然而,伴随着股市上的一片光明,和汇源三大股东的巨大盈利,网络上却是一遍的质疑垄断的声音:可口可乐此举,是否形成垄断?而中国的国有品牌饮料,出路又在何方?

回顾一:汇源果汁所面对的饮料市场现状。

1:概述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果汁饮料是汇源一枝独秀。然而,2001年起,统一的鲜橙多,可口可乐的酷儿异军突起,不但迅速的打开了市场,也由此标志着,果汁饮料细分市场的开始。而这正是汇源努力10载为之奋斗的目标。汇源的大品牌战略为之奋斗了十年而未达成的目标,终于在2002年前后,由统一和可口可乐打响。

自2003年开始,随着娃哈哈哈,第五季,康师傅每日C等饮料的涉足,国外各大饮料巨头,如百事可乐,施格兰等进入中国果汁饮料市场,中国的果汁饮料便前所未有的热闹了起来。而汇源的一枝独秀,也就慢慢的走到了终结。

2:新老品牌的交锋

在和后期品牌的交锋中,新老品牌一直是各有胜负。汇源果汁自1992年开始投身果汁饮料业,一直采用大品牌战略,其核心产品是纯果实。在果汁饮料市场的培育阶段,这个战略无疑是最有效的,因为它有助于汇源集中精力增大品牌覆盖率;而事实也证明了汇源的正确性,因为在统一鲜橙多之前,汇源一直都是果汁饮料市场上毫无疑问的大哥大。但是,随着果汁饮料市场的渐渐成熟,伴随而来的市场细分也就成了必然——而汇源一直未曾有大改动的大品牌战略,在细分市场上对顾客的吸引力,却远远及不上统一鲜橙多。虽然后来汇源的真系列做了很大的改进,也很有效的巩固了它老品牌的地位,但是毫无疑问,果汁饮料市场的品牌纷争时代已经开始了。

3:中原纷争,谁将问鼎?

分析中国2001年以来的饮料市场,继汇源,统一,可口可乐的酷儿之后,康师傅,第五季,娃哈哈等全面进军果汁饮料业。而地方品牌也不甘落后,北京的富迪、华贝康橙、屈臣氏、华旗、摩奇、百分百、华邦、绿之源、圆之梦、天桃等,上海的波蜜、尚品珍、佳得乐、橙宝、百变果仙、麒麟、红宝、利宾纳、伊司顿、光阳等,广州的晨光、利宾纳、果汁先生、鹰金钱、百佳等;其势力在地方之强大,甚至逼得全国性大品牌在当地无从下口。一方面,中国的果汁饮料市场距离世界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中国却没有任何两三个强势品牌可以占领此市场的70%—80%。同时,最近两年凉茶饮料的迅速突起,也极大的冲击着中国的饮料市场。无论果汁饮料,还是碳酸饮料。

回顾二:可口可乐面对的碳酸饮料市场

表--2茶饮料与碳酸饮料市场份额(销售额)比较

碳酸饮料市场的衰败,是不争的事实。从以下的2000年至2005年的表格中,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这一点。

三:现状:当汇源遇到可口可乐

在果汁饮料业里汇源的地位受到挑战,饮料行业里碳酸饮料的市场日渐衰退时,怎样挽救这样的颓势必然被提上日程。碳酸饮料的巨头开始涉足非碳酸饮料,从茶研工坊到原叶茶,这条方针很明显。而汇源与统一的分手,与后来法国达能、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荷兰发展银行及香港惠理基金的高调介入汇源,汇源想效仿蒙牛的模式扭转市场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了。 [page]

不可否认,曾经利用融资采取的豪赌方式,让蒙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相对于中国乳业的发展来说,占中国饮料业20%的果汁饮料,其增长速度要缓慢很多,且有多家企业来分食。汇源的风险,更甚于蒙牛。

不过,与普通是食品行业不同的是,饮料行业从发展初期就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对品牌和资金要求较高。这使得目前中国所有大的饮料品牌都有外资参与,乐百氏、健力宝、娃哈哈,无一例外。一方面是可口可乐的急切想进入非碳酸饮料市场,以缓解碳酸饮料的低迷和衰退;另一方面是中国果汁饮料行业的种种高要求和汇源自身的困境。当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提出以每股报价12.2港元,总合计179.2亿港元(约合23亿美元)的报价提出收购汇源时,汇源的三大股东全部认可了。只是,从此以后,我们的民族品牌将何去何从?

反思先前大饮料品牌的融资,最后的结果都是怎样?乐百氏,健力宝,娃哈哈,要么民族品牌衰退,要么陷于官司中缚手缚脚。当娃哈哈悄然转身,启力走向前台的时候,曾经有人叹道: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品牌也一样。

而今的汇源,一旦被可口可乐收购,是如同它今天的股价一般皆大欢喜呢?还是会成为第二个乐百氏与健力宝?

抛开这次收购后,可口可乐旗下的饮料与汇源将是一家,这是否涉嫌垄断不说,是否接受外资的收购与融资,果汁饮料业所面对着的,一直就是这样的囚徒困境,不接受,局限于自身的不足,将失去许多的市场;接受,当年的白猫就是前车之鉴。外资介入,一直是悬在民族品牌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同时,可口可乐以每股出价12.2港元,也被指责为价格过低,趁港股低迷之际收购,有趁火打劫之嫌。

在汇源此次融资的消息放出后,不到半天的时间,某门户网站新闻中上万的投票显示,接近三万的人,高达82.44%的比例,反对可口可乐对汇源的收购。而其中83.55%的人次认为,这样的收购涉嫌外资消亡民族支柱企业,更有超多半数的网民表示,不看好可口可乐对汇源的收购。当企业的去向,涉及到民族的高度时候,这个囚徒困境的牢笼,要怎样才能够突破,所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汇源。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