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央行调低利率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05 06:19
人浏览

15日,央行宣布: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双率”下调对宏观经济影响很小

◆周子勋

央行的减息和下调准备金率的措施可谓是出人意料,此前虽有研究机构认为年底前有下调准备金率的可能,但都认为基本上不存在降息的可能。在笔者看来,央行此举反映了目前经济增长下滑的程度可能超出了原来决策层的预想,非对称降息则主要是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投资。但这套货币政策组合拳的效果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贷款降息、存款未降。降息政策的基本意图是松货币,以应对国内经济放缓的形势恶化,但差别化的降息则缩小了存贷款之间的利差。显然,央行对于国内通货膨胀仍未放心——尽管目前已连续4个月的CPI下降,通胀势头有所缓解,为央行的政策操作提供了空间,但央行仍不敢掉以轻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参加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巴塞尔举行的会议时称:“最近几个月中国的通胀确实已经减速,但是我们不能放松,因为通胀率有可能会反弹。”根据国家统计局在10日公布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8月份中国CPI数据同比下降至4.9%,这是自2007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不过,8月份通胀的绝对水平并没有明显下降,因为环比仅下降0.1%;同时,8月份PPI同比上涨10.1%,涨幅创自1996年以来的新高。因此,在利率政策上留有余地。一旦通胀势头再上来,政策回旋将会有更大的空间。

第二,在差别化降息的同时,也差别化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信贷影响力最大的五大国有银行和邮储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未动,只有中小金融机构的可运用资金得以松动。这种差别也显示了央行在松动货币政策时的谨慎与复杂的心态,既要对银行资金运用进行放松,也不希望在复杂的形势下过度放松信贷,变得难以收拾。

第三,“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组合,比市场预料的放松货币政策的力度都要大。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国内政策部门对经济放缓的担忧比一般认为的要大;另一方面,可能是在为全球金融形势恶化提前做好准备,筑起一道政策之墙。

第四,降息的时点很能说明央行对资产价格和市场恐慌的忧虑。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较7月下降1.9个百分点,创6年来新低。8月的工业产品中,除了原煤一项,主要的产品均出现增速放缓。其中,汽车、生铁和钢材甚至出现负增长,而粗钢、水泥、原油、电等产品的增速也出现明显回落。

第五,近期国际金融市场的恶化迹象将使中国经济受到冲击。自美国政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后,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昨天申请破产保护,造成全球股市大跌。与此同时,全球最大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等重量级的金融机构也身处危机之中,一波新的“金融海啸”已经扑面而来!

综上所述,在目前国内外的环境下,靠小幅度的松货币政策,可能会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有短暂影响,但对于扭转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则微乎其微。因为非对称减息最大的问题就是给银行带来压力。在笔者看来,对经济下行最有效的办法其实就是加大积极财政的力度,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资本性支出。[page]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