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趋利避害导致哄抢频发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6-14 15:45
人浏览

  如今的人们哄抢鸡蛋、哄抢鲜花、哄抢免费避孕套…… 在满足了温饱之后,人们为什么还会哄抢?哄抢中,人们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当个人具有严重不安感和挫折感时,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暗示。

  社会中的孤独的个人为了求生存的必要,自然而然地会形成一种依赖群体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就会产生一种被称为“群集欲”愿望。因此,单个的个人不仅会以一种本能心态加入各种社会团体,而且很容易产生一种参加到聚集的群众中的意愿,与聚集的人群共同行动。

  从众心理是人类的一个思维定式,是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资源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从众行为有时虽然不是按照个体本意做出的,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内心具有安全感的个人一般不至于参加聚众而共同实施行为,只有那些具有严重不安感和挫折感的个人,才有这样的欲望,其目的就在于想在聚集的人群中寻求某种安全感和发泄心中的挫折感。

  由于多数个人在聚众之中产生交互作用的关系,聚众后所体验的不安感与挫折感比单独的个人所体验的要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当有人向这种具有严重不安感和挫折感的个人提出某种指示时,他们最容易接受,并且把这种指示变成自身的目标,表现出带有激情色彩的情绪波动。

  参与哄抢者往往把自己行为归结到社会、他人原因上。

  当哄抢者在分析参与哄抢的原因时,总是喜欢说“随大流”和“法不责众”。这个过程在心理学上叫做“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归因不仅是一个心理过程,也是人类一种普遍需要。因而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看成业余心理学家,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本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

  但是,哄抢事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随大流”。特别在是哄抢人民币事件中,人群并没有随见义勇为“大流”,而是随了哄抢首要分子“大流”。专家指出,这反映出更深刻的社会心理学原因。

  哄抢事件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与社会发展的现实并不一致,比如,哄抢油的人并不缺油,哄抢钱的并非一文不名。

  人的满意度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整体说来,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人们都本能地企图在交换中获取最大收益,减少代价,交换行为本身就变成了“得”与“失”的对照。如果收益与代价平衡,互动得以维持;相反,如二者不平衡则互动难以长期维持。[page]

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人们之间的互动是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一种交换。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是一直以物质作为交换的,也会顾及到精神间的交换。

  人们在衡量自身得与失之间的关系时,就形成了“满意度”。满意度的高低,跟现实中金钱名誉的得失并不一定是统一的,它更多的是一种自我体验。同样的处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满意度。钱多不一定自我满意度高,穷人也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社会激烈变化和转型期间的特殊情况,对人们心理造成了巨大压力。当人们把所有问题的原因都归咎于社会和他人时,“趋利”心理就会让个体放大了不满意自我体验,感到自己获取利益少了,满意度开始下降。一旦有十万人民币洒落情境影响下,便会通过行为体现出自己不满意度,产生了嫉妒与敌对失衡心理,参与到了哄抢大部队中。

  同时,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避害”心理让哄抢个体认为自己只是在捡洒落的人民币和食用油,对自己并不会有任何坏处。

  因此,在明知一件事情是违法或犯罪的时候,一个人可能不会去做,但是如果一群人中有人已经做了,并且在当时只能看到得益而没有产生相应后果的时候,人们就会产生非理性思维,最终“捡拾个体”组成了“哄抢群体”,造成了社会的不和谐。

  对大众心理健康的辅导,不能再空洞地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护公物……”

  记者采访到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平,他指出,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指人们要保持内在的修养,同时也指人们要保持对法律尊严的维护,即从内心对法律的认定。

  哄抢中,人群体现出来对物质的过于追求的嫉妒、敌对心理,体现出个体缺乏自身修养培养的严重程度正在上升,这个状况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哄抢后,人们对“法不责众”的自我保护心理,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其他人产生不良的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具有消极的意义。

  张平指出:“人们心理卫生健康状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哄抢事件引发的深思首先体现出对大众心理卫生健康辅导迫在眉睫。而如今对大众心理卫生健康的改善必须要做形式上的大改变,亟待从抽象化转变为具体化。

“社会应从小加强对个人的道德、人性、价值观念、社会行为准则的培养和教育。从小的公共教育太过于抽象化。政府和有关单位应加强爱的具体心理健康辅导,比如爱同学、爱老师、爱动物、爱公共财物、不践踏草坪、不拿别人的东西,拿具体的、物质性的东西来做例子,比拿空泛的东西做心理健康辅导效果要好的多。[page]

  “除了发布各级的行为准则对个体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外,专家还提倡从小就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大众的具体行为教育,通过行为教育,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比如设想家长或学校老师带着孩子身临其境,由他们自己说出哪些行为是违背社会准则、国家规定的,哪些行为是遵守了社会准则、国家规定的,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诱导孩子们能够养成遵守道德、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习惯。

  “在社会转型时期,集合政府部门、学校、各机构团体在内的各方力量,通过在具体事物、事件情境中的心理健康辅导,会有效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新闻链接

  8月11日,当地一市民从银行取出10万元,不幸当街被抢。一名治安巡逻队员与两位市民挺身而出,制服了歹徒,孰料在与歹徒搏斗过程中,现场部分围观市民一拥而上,将散落在地的10万元现金抢了个精光。

  有抢钱的,也有抢油的。8月8日,武汉市一辆满载25吨食用油的油罐车突然侧翻,10余吨油外泄,路边居民见状,拎着桶、盆等容器前来抢油。交警、城管队员、消防队员出面制止却不起作用。其实根据专家介绍,这些油已经被污染,不能食用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