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人民法院中止执行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8-13 13:38
人浏览

  在法院执行判决书后是可以中止执行的,中止执行一般是由受益人提出来的,我国关于人民法院中止执行的法律规定是什么?法院中止执行程序有哪些步骤?法院中止执行的后果是什么?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疑惑,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民法院中止执行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人民法院中止执行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 十四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裁定中止执行:

  (1)人民法院已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的;

  (2)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

  (3)执行的标的物是其他法院或仲裁机构正在审理的案件争议标 的物,需要等待该案件审理完毕确定权属的;

  (4)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 裁决的;

  (5)仲裁裁决的被申请执行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不予执行请求,并提供适当担保的。

  二、法院中止执行程序有哪些步骤

  1、中止执行的原因一旦发生,人民法院即应依职权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

  3、当事人发现中止执行的原因存在时,应积极地将中止的原因告知法院或向法院提出中止执行的申请。

  3、中止执行的裁定,一旦送达当事人即发生法律效力。

  4、中止执行的裁定书应当写明执行的理由和法律依据,执行人员签名或盖章,并加盖人民法院公章。

  三、法院中止执行的后果是什么

  1、人民法院应当暂停一切执行活动;

  2、执行程序的当事人及其他参与人不得该变中止执行前的财产状况和事实状态。如申请执行人不得擅自采取行动向被执行人追索债务:被执行人不得自行处分已经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协助执行人不得推卸协助法院执行的义务等。

  通过上文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人民法院中止执行的法律规定是什么”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看了之后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责任编辑:周末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