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企业专利常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14 10:49
人浏览
企业专利知识
一、企业专利——企业经营与专利管理
专利,是指发明人对于自己在工业领域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独占利益。
专利制度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和保护发明创造,通过专门的立法保护发明人对其发明创造,或其权利受让人对该发明享有专用权的制度。
专利一般分为三种: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要使自己的发明成为专利,一般要符合三个条件,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专利制度是会为企业带来利益的。一个企业能否赢利,通常取决于三个条件——机会、特权和经营得法。撇开机会和经营得法不谈,单讲特权,专利权就是一种特权。有特权自然比无特权更加容易赚钱。假定企业的机会均等,经营管理不相上下的条件下,有专利权的企业一定会赚大钱,拥有的专利权越多,得到的利润就越大。
美国专利制度体制完备,经验丰富而又相当普及。美国各大公司都拥有一批既懂专利技术又受过法律教育的专利工作者。这是企业内部进行专利管理的人才基础,他们多以专利代理人或专利律师的身份进行工作。
企业专利的重要,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具有专利意识,因为只有“一把手”从政治上重视专利,才能“盘活”企业的专利工作。领导人从“政治上”关心专利,就会便企业的专利管理不断攀升。因此,领导干部善于学习就变得极其重要,而更为重要的是干部要用所学到知识去指导、领导实践。二、公司实力——专利是公司实力的标志
在过去,判断一家公司的资信,通常是了解该公司的财政金融记录。但现在流行一个新标准,就是看该公司的专利数据。
国外大公司大多拥有苦心经营的大量专利。如杜邦、菲利浦、柯达、通用汽车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每年专利申请量多在千件以上。
大公司拥有如此众多的专利,是因为要在竞争中获胜,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利润。就是利用法律的力量保障对新的技术发明的垄断,维护其在激烈竞争中所占据的优势地位,这是一条垄断的捷径。专利恰是这种有力的法律武器和捷径之路。虽然专利制度在我国时间不长,但情况亦然。
2001年,浙江省的专利申请是12829件,同专利授予量一起均居全国第二位。但在这些专利中,5%的企业拥有绝大多数的专利,而95%的企业在专利申请上至今是空白。我们分析认为,除企业的内部原因外,专利审批时间过长,申请,维持费用较高,特别是专利保护难度大,维护权成本过高等等,是制约企业申请专利的主要外部因素。但从企业内部来说,专利却是其发展的内部动力,更要从政治上看专利,单凭技术还是不行的,即不能把专利仅仅视为一种技术手段。历史和现实都要求提高对技术的认识。三、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实用新型的条件包括哪些?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没有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