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模式选择:校企合作创新的基石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09 05:23
人浏览
周 峥 叶 岗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系统和知识传播系统核心部分,承担着知识的生产、传播、转移及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直接参与科技知识和科技成果的创造,成为国家发展科技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国当前科技资源有限,配置不甚合理,而又迫切要求提高R&D产出与效果的情况下,研究高校的R&D活动及其产出成效十分必要。  高校开展R&D活动的优势在于,一是科技人员多,人员层次高,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科技队伍,还有延续不断的大批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科学思想活跃,利于源头创新。二是学科门类齐全,文理工农医学科兼而有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不断催生新的学科思想和新成果。三是信息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科技文献资料,与国内外交流频繁,更有着得天独厚的获取信息及国际合作交流的便利条件。四是学术氛围宽松,科研的任务性较弱,市场压力较小,非常适合开展原始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工作。  但是,高校R&D活动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劣势,一是科研经费普遍不足,已成为制约高校科技创新的瓶颈,导致一些科技成果不成熟,不能进入技术市场交易。二是重大成果产生难、转化难,由于缺乏风险投资机制,相当一部分有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因得不到产业化前期中试的投入而无法转化。三是有的选题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造成一大批具有实际应用开发意义的研究项目搁浅,使得R&D活动与市场实际需求严重脱轨。四是资源共享程度低,科技资源分散,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重复购置,投资效益不高。  从多数高校来看,对国家科技方针的导向反应不够敏捷,对企业科技需求缺乏及时响应,适应科技形势发展和市场需求较慢,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许多科研选题与国家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结合不紧密,致使部分研究成果应用价值不大;研究投入偏低,研究成果熟化度较低,难以在生产中发挥其作用;前期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脱节严重,成果找不到合适的接产方,发展困难;成果管理和市场运作人才匮乏,与企业合作时纠纷不断等。凡此种种,造成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  提高高校R&D活动的产出及效果,加强校企科研合作至关重要。一方面,产学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接口,使R&D活动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联合实践,也拓宽了高等院校多种形式的办学途径。这种产学研相互渗透、融合、促进的方式有利于高校教育改革朝着办学体制多样化、投资体制多元化、管理体制区域化、人才培养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态战略联盟的形式,可以使双方取长补短、发挥优势,企业可得到来自高校的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持,推动企业产品的不断创新。  校企科研合作有着广泛的形式,不同的形式适应不同的需要,形式是为合作目标服务的,面对广泛的合作需要,就必须不断进行科研合作模式的创新。校企科研合作模式可分为四种:人才合作模式、项目合资模式、研究中心合作模式、创新网络模式。  人才合作模式。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实现高级人才的跨地区的双向互动合作。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向企业技术人员和职工提供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企业中有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可以及时地向高校反馈最新的技术、管理知识。这种合作模式使双方通过互联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信息、技术的交流探讨,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虚拟人才合作模式使高校和企业争取到更多合作伙伴,有利于建立多方合作关系,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技术交流。  项目合作模式。即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仅限于科学研究领域,并以所研究的课题项目作为联结的纽带。双方的合作随着项目的开展而结合,随着项目的结束而解散。该模式先由企业或委托市场调查公司进行产品技术需求的调查工作,然后由企业投入研究经费,由高校研究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研究小组从事相应领域的研究活动,小组定期要向高校和企业汇报进展情况,并随时接受企业科研及生产部门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研究的进度与投入。研究工作完成后,专利成果归企业独享,但企业须给予合作方一定的资金回报,同时大学拥有研究成果的公开权。通过与企业结合完成研究开发过程,分散了高校科技开发的技术风险,也提高了高校科研成果的成熟度与实用性。  研究中心合作模式。高校可通过与企业横向合作,在企业内部建立开发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中心直接从企业获取科研经费和一些特殊设备、技术作为互补,研究开发企业所需的新产品、新工艺,然后直接转让给企业。企业也可在高校内按照学科或专业技术领域组建项目开发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所。这些联合研发机构有以下特点: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基础;强调跨学科研究,博采各学科之长,协力攻关作战;强调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高校原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了企业的参与后,应用研究的目标更加明确,技术开发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研究出的成果更易为企业应用。如清华大学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示范基地,共同开发出一批CIMS实用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利用计算机集成与制造系统改造传统制造产业方面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路。  创新网络模式。网络是一种横向联系的综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都是网络上的无数结点,结点之间相互作用并且连接。企业在网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网络中力量的源泉,这一力量的源泉包括技术、专长、信誉、经济实力和合法性。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数量决定了这个网络的密切或松散。随着合作时间的增加,相互间的知识和社会联系会发展起来,从而增加了信任和降低了交易费用。更重要的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互相交叉提供创新科研机会,强化合作的力度。高校可以及时响应企业需要,使R&D活动更有针对性,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企业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4-12-03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