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不诚信者应受重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31 08:44
人浏览

  近日,环境保护部对部分上市公司进行了环保督察,结果11家上市公司因为存在严重环保问题尚未按期整改、存在较大环境风险被通报批评

   近日,环境保护部对2007~2008年通过环保核查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后督察,督察内容为这些公司承诺整改环保问题的完成情况。结果紫金矿业(7.35,0.00,0.00%)、冀东水泥(14.37,0.00,0.00%)、中煤能源(9.93,0.00,0.00%)、北化股份(12.32,0.00,0.00%)、晨鸣纸业(7.35,0.00,0.00%)、西部矿业(11.54,0.00,0.00%)、西北化工(8.29,0.00,0.00%)、新疆天业(13.21,0.00,0.00%)等11家上市公司因为存在严重环保问题尚未按期整改、存在较大环境风险被通报批评。通报指出,这些公司不仅背离了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应诚实守信的原则,而且放任环保问题可能酿成重大的环境风险,污染环境,损害投资者利益。新疆天业不仅部分项目未批先建,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污染物超标排放,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截至检查时,这家公司累计拖欠的排污费竟高达1.35亿元。

   环保是事关子孙后代的大事,而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不仅对环保问题敷衍了事,言而无信,而且更反映了上市公司诚信的缺失,这更让人为之忧虑,也是a股市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诚信事关证券市场长治久安

    这些上市公司并不是简单的环保守法意识淡漠,显然还有利益驱动因素,因为逃避环保责任可以为其省下一大笔环保配套工程费用。比如,新疆天业拖欠的1.35亿元排污费,就超过其2008年和2009年的利润总和,如果把这笔排污费补上,那这两年不仅白干了,而且还要亏损。可见环保问题还事关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于是这些上市公司违反诚实守信原则便也在所不惜了。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如果上市公司不讲诚信,今天可以违反环保整改承诺,明天就可以业绩造假,后天就会掏空投资者的钱袋子。事实上现在上市公司违反诚实守信原则的现象层出不穷,小到董事会成员开会出席记录的造假,大到公司利润的虚构,几乎是为所欲为,毫无诚信可言。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依据这些虚假陈述进行投资,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由此可见,诚信问题是一件关天的大事。

   以前,每次上市公司重大业绩造假的丑闻被曝光,都会给证券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像亿安科技、银广夏、蓝田股份等案例,几乎是全盘造假,给投资者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现在全盘造假的案例不多了,但局部不讲诚信公然造假的事例依然层出不穷。比如最近被央视曝光的紫砂煲造假案,号称“纯正紫砂烧制”的“紫金风火内胆”,原来取材于最普通的陶土,而且添加了多种化工原料,这几乎成为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天然紫砂煲”的颜色只是表面涂层,内外颜色不一样,公然欺诈消费者。其中就涉及两家市场形象一直不错的上市公司美的电器(11.80,0.00,0.00%)和九阳股份(12.16,0.00,0.00%)。

   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如果不是央视捅破这层窗户纸,欺诈还将心安理得地继续下去。更可笑的是,事实真相一旦败露,这些上市公司立刻摆出一副如梦初醒的样子,马上以一种负责任的姿态积极退货善后,好像此前并不知情,并不是有意要欺骗消费者。诚信如此缺失,非要外界揭穿后才承认,这真让人感到可悲。如果上市公司把业绩的提升建立在坑蒙拐骗消费者的基础之上,赚黑心钱,这实际上是另一种业绩造假,因为一旦真相败露,很有可能被罚得倾家荡产,那就什么业绩也没有了。这样的上市公司对投资者来说就像一颗随时可能被引爆的定时炸弹,又怎么能让投资者放心投资?

  正本清源让诚信成为立身之本

   诚信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品质,诚实守信有时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这会牺牲一些眼前利益。落实环保责任需要投入真金白银,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可能影响产出,最终降低经营利润,甚至可能导致亏损。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上市公司会不惜牺牲诚信弄虚作假?因为与获得的利益相比,牺牲诚信的成本微不足道。然而这其实是一种假象,主要是因为对弄虚作假处罚过轻所造成的。诚实守信本是一件关天的大事,没有了诚信,也就失去了立身之本。现在该是正本清源的时候了,必须要让弄虚作假者付出最惨重的代价,而这同时也是对诚实守信者的最大褒奖和鼓励。■ [page]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

  环办[2010]67号

  关于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

  督察情况的通报

  ……由于部分公司环保守法意识淡漠,存在应付心态和侥幸心理,导致公司所做的环保整改承诺成为一纸空文。本次督察后发现:58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存在严重环保问题尚未按期整改,存在较大环境风险。主要环保问题包括未依法执行环评审批或“三同时”验收制度、未能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未能按期完成总量减排配套工程项目、未依法处置危险废物、污染物超标排放、拖欠巨额排污费、环保设施不完善或未安装在线监测系统、没有完成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等问题。这些公司不仅背离了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应诚实守信的原则,而且放任环保问题可能酿成重大的环境风险,污染环境,损害投资者利益……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