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把科技创新战略落到实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5-14 04:32
人浏览

  记者: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骨干力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科技创新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总体思路是什么?

  王勇:“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首先是搞好顶层设计,提出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清晰和明确方向;其次是制定科技创新战略实施方案,落实责任;第三是抓典型,出经验;第四是发挥中央企业整体优势,组织联合攻关;第五是加强政策导向,落实保障措施;第六是加强信息服务。我们希望通过上述举措,进一步将科技创新战略真正落到企业实处。

  记者:通过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王勇:我们希望,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中央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创新体系和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一批企业发展成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在部分领域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跨越。目前,国资委正在抓紧组织编制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主要业务板块的科技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包括重要研发平台建设、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政策资金支持等具体保障措施,以推动“十二五”科技创新总体目标的进一步落实。初步考虑选择一批科技创新工作基础好的企业,作为试点和典型,明确重点任务和要求,并给予重点的指导和支持,推动这些企业快出成果、快出人才、快出经验,以推动和指导面上的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国资委还将根据中央企业发展需要,研究确定一批重点科研项目,组织企业联合攻关。整合中央企业软科学研究力量,加强对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和技术经济动态的研判,为企业及时提供各方面信息服务。

  记者:从哪些方面来落实企业对科技创新的组织和领导?

  王勇: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对推动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创新在一个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首先取决于决策层特别是主要领导的创新意识和水平。我们有一些企业取得一大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有一些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始终注意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了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议程来考虑、部署和要求。

  科技创新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紧密配合,需要企业大量的资源调配和内部的组织协调。企业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领导职责,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将科技创新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去考虑、部署、监督检查,并抓好落实。对企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整合、协调规划、投资、财务、人力资源、法律等部门力量,形成合力,推动企业逐步构建起层级清晰、权责明确的技术创新决策、执行和管理体系。国资委对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对企业主要领导同志、领导班子考核都将把科技创新工作成效如何作为重要检查内容。国资委的薪酬、激励政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及各部门的支持都将向科技创新工作倾斜。总之,就是要从上到下构建一个“时时想创新、处处讲创新、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记者: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加强科技创新规划与战略管理?

  王勇:加强科技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融合,对支撑、引领企业科学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很多企业在“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了行业技术引领者和世界一流企业的奋斗目标,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创新规划。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一流的目标需要长期的奋斗,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企业必须加强战略管理,正确选择科研方向,通过整体的设计、系统的谋划达到预期的目标。在科研方向的选择上,企业首先要坚持市场导向,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及行业发展趋势做出战略谋划。其次要坚持行业领先策略,立足产业高端,居于行业前列,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企业竞争优势。尤其要注意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轻易进入没有认真研究和分析的、不熟悉的、缺少核心技术的产业或领域。三要突出主业,切忌四面开花、全面出击。同行业企业之间科研方向要体现差异化,一旦确定主攻方向,就不要左右摇摆,要着力打造技术和品牌优势,为今后的发展抢占市场先机。

  企业科技发展战略要正确把握当前和长远、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既着力解决企业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实际的技术难题,也要为企业长远发展进行前期的技术储备和谋划。因此,要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体系、人才、文化、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筹划,突破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企业创新的内生增长动力。

  记者:对构建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有哪些考虑?

  王勇: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既包括内部研发体系的组织,也包括外部创新资源的联合利用。在内部研发体系的组织上,中央企业要努力解决科技资源重复分散的现象,着力加强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开发平台。目前,一些企业通过梳理整合内部科技资源,建立“中央研究院”性质的直属科研机构,专门负责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技术研发,与各子公司面向产品的应用开发明确分开,形成两个层次或三个层次紧密结合、互有侧重的研发体系,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

  在外部资源的利用上,企业要积极探索多种不同的有效方式。首先,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家共同分担风险和成本,共同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程化,实现创新资源的协同效应和科研开发的规模效应。其次,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在合作的模式上可以采取用户引导模式,也可采取供应商引导模式。第三,同行业企业之间要加强联合创新,避免同业恶性竞争和科技资源的重复浪费。第四,要积极利用海外科技资源,吸引海外人才,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等。第五,要加强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新型合作手段的研究与应用。 [page]

  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开门”搞创新越来越成为领先企业普遍推行的一种创新模式,企业要不断加强内外部资源的有效结合,着力构建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记者: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勇: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仅要求企业高度重视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更要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形成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底蕴积累,加快培育和打造中央企业知名品牌。首先,要推动企业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着力解决产学研脱节等体制机制性障碍。其次,要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科技成果的确权工作,将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和实施效益作为衡量企业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第三,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打造、维护并持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第四,要推进知识产权与标准的结合,在加速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同时,重视将企业重大专利成果纳入技术标准的工作,并努力将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谋求国际标准话语权。第五,要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推动知识产权由下属企业分散管理向集团集中管理转变,专利申请由数量积累到量质并重转变,风险管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化解转变,不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记者:从哪些方面来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和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王勇: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人才梯队。

  一是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各类领军人才。加大海外高科技人才吸引力度,发现和培育关键技术人才。发挥老专家包括老技师传帮带作用,培养关键岗位、特殊工艺接班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加强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注重挖掘和培育复合型科技管理人才,为引领企业科技创新储备力量。

  二是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热情。完善科技带头人和科技专家制度,做好科研人员职业发展通道设计,逐步建立具有吸引力的、与市场接轨的薪酬激励机制,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三是注重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用创新文化激发创新精神,推动创新实践,激励创新事业。通过营造“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培育形成人人关注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参与创新、人人都能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大赛,提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技术发明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并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激发全员创新热情。赋予科研人员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中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