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甘肃:5个月“围捕”查处433件违法案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4-30 10:39
人浏览

  记者从4月13日召开的全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获悉,去年10月全国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后,在5个月的时间里,全省共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433件,抓获犯罪嫌疑人69人,批捕19人,有力地震慑了侵权分子和制假售假分子的违法行为,而这场“围捕”硬仗并未就此结束。
  5个月查处433件违法案件

  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省成立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具体行动方案。截至4月10日,在5个月的时间里,全省各级执法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4670人次,检查经营主体7.6万户,检查批发零售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6573个,整治重点区域1568处,吊销营业执照31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37个,依法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433件。其中,全省公安机关共立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44起,侦破37起,案值1189.56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69人;省检察院批捕涉案嫌疑人19人,审查起诉案件4起。

  天水查处盗版教辅图书案

  据悉,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后,就知识产权领域的著作权问题,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省“扫黄打非”办也成立了打击侵犯著作权专项行动小组,对全省范围内的印刷复制企业及图书、软件、音像制品和网络侵权盗版工作做了专项整治,其间,特别是针对开学前教辅教材征订工作中出现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加大了监管,诸如天水市查处盗版教辅图书案件4起,查缴图书4.79万册,总码洋62.2万元。而兰州市侦破一起特大盗版光碟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查获盗版光碟3万余张。

  销毁30余吨假冒伪劣种子

  据省农牧厅负责人介绍,我省农作物育种业在全国范围内具备良好的产业优势,特别是玉米种子,全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而农业部也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将我省的玉米种子作为重点商品,这也是我省唯一被确定的全国专项行动中的重点商品,而玉米育种主产区武威、张掖、酒泉被作为重点试产和产地进行了全面整治。3月2日,农业部、省政府为此专门在武威市展开了全国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执法现场会,现场销毁了30余吨假冒伪劣种子。

  行政司法协作保整治效果

  另外,省工商局以侵犯驰名商品、涉外商标为重点,突出对食品、药品等商品商标,以及网络销售等重点领域进行了专项治理;省商务厅联合兰州海关等部门专项打击出口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商品专项治理,特别在节日期间,对全省食品、酒类商品进行了专项整治,确保了节日市场的平稳有序。省公安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亮剑”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行为,与工商、质检、商务等行政执法部门加强了协作,建立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协作机制,从而确保整治效果。(记者 范海瑞)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