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大连金州140年老字号现在要申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5-01 07:42
人浏览

  1869年创建于大连金州古城的益昌凝糕点铺从私营到国营,最终于2005年最终彻底停业,卖了近140年的益昌凝糕点从人们视线中消失时,不少老金州人感慨万千,而人群中最难过的要数吴智明,他是益昌凝的第三代传人,他亲眼看着益昌凝从盛至衰。

  2009年,金州人徐学林三次找到吴智明,说是想重开益昌凝,吴智明决定,将四十多个祖传秘方倾囊传授给徐学林,两人在金州区文体局、民政局、工商局等部门的见证下举行了正式的拜师仪式。 今年1月23日,百年老字号益昌凝重出江湖,在当地被传为一段佳话。如今,益昌凝正准备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第三代传人15岁继承祖业

  1869年,土生土长的金州人吴洪恩在金州古城创建了益昌凝糕点铺。开始,吴家只是靠卖蒸馒头为生,后来因为手艺好,扩大经营开起了糕点铺,主要以软硬八件、套环酥、光头饼、状元饼等为主。

  “那时益昌凝开在古城南街,清晨四点多,爷爷就和伙计们在一排长长的面案子上排成一字擀饼皮,声音轻快而富有节奏像鼓点,邻居们就在这鼓点声中醒来,提着竹篮去买烧饼当早餐。

  城门一开,城外人也能在南门外听到这声音,然后陆续拥到益昌凝糕点铺吃早点,晚来一步,烧饼就会卖完。”现居金州古城乙区的吴智明老人在自己的家中,根据上一辈人的回忆向记者描述着当年的情景,“益昌凝糕点铺的鼓点是老金州城人早起的闹钟。”

  根据金州文化馆档案的记载,“益昌凝在卖完早点后,伙计们又开始准备制作软硬八件等点心,这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和进城赶集的人会等在益昌凝糕点铺门口,买上几件点心,赶着大车离开金州城”,吴智明说,就这样益昌凝的名字越来越响,辽南人都知道,还有从外地专门赶来买点心的,像做工细致的套环酥,最多能数出64层,光头饼用热水一泡又甜又糯,没牙的孩子和掉牙的老人甭提多喜欢了。连当时的奉天省省长王永江都专门去他家买过点心。

  1940年,88岁的吴洪恩去世,唯一的儿子吴可容在父亲去世后接过了糕点铺。1950年,吴可容去世,儿子吴智明只有15岁,为了接手糕点铺,刚上中学一年级的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当上了小老板。因为个子矮够不着面板,他只能站在小木箱上每天早晨四点起床跟伙计一起工作。

  “益昌凝糕点”成国有,掌柜变车间组长

  1956年,益昌凝糕点公私合营为大连金州益昌糕点厂,当黑底金字的招牌被拿下时,吴智明心里感慨万千,他把自己家最好的炉子、模具都搬到新厂中去,在他家干了多年的老师傅也一起随他入了新厂,他成了一个车间的班组长。

  1964年,公私合营的食品厂变成了国营单位,吴智明当上工人,有了工资,退休后也有了养老金。

  2005年,益昌糕点厂因经营不善彻底停业了。吴老回忆说,当时厂子让他当质量监督员,由于他做事认真细致,很多年轻人因此受罚,不少人来找他求情,有的还讥讽他说,这糕点厂也不是你家的了,何必那么较真。

  有一次,销出去的两车糕点因质量问题同时被从两个销售点退了回来,吴智明一查发现,负责人竟是自己,在狠扣了自己的工资和奖金后,他提前退休了。

  百年老字号重现金州城

  2005年,益昌厂正式停业,益昌糕点也逐渐淡出老金州人的视线,人们从生活中离不开它到后来只是在回忆往事时才能提到它,这期间也有人跟吴智明提让他恢复老字号,但因为他年事已高,儿女也都不干这一行,无法实现。

  2009年,金州人徐学林在了解了益昌凝的事后,三次来到吴家,跟老人以及老人的儿女表达想恢复老字号的事。 外姓人来继承吴家的老字号,这就意味着要将秘方也一起传给他。开明的吴老和他的儿女经过家庭会议后一致同意,即使将祖辈传下来的秘方交给他姓,也不能让老字号从此销声匿迹,“益昌凝”不只是他们吴家自己所有,也陪伴了多少代金州人一起成长,见证了金州的兴衰荣辱,是很多老人口里念叨心里记挂的名字,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让它重新亮相。就这样,吴智明将祖传的四十多种糕点的工艺配方和馅料配方传给了徐学林。

  2009年12月12日,徐学林效仿古人举行了非常正式的拜师仪式,金州文化馆、民政局、工商局等部门一起来到现场给他们做了见证。

  徐学林是一名商人,在食品配料领域纵横多年,“我想恢复益昌凝,主要是因为我小时候就是吃益昌凝糕点长大的,我也热爱传统文化,益昌厂停业后,我很心酸,为此还特意把‘益昌凝’的副食品的商标给注册了”,徐学林说。

  今年1月23日,百年老字号“益昌凝”在金州重新开业。

  古稀老掌柜回“益昌凝”做糕点

  得知益昌凝开业的消息,一名82岁的老人特意从大连赶来,原来她早年就卖过益昌凝糕点,听说老铺重新开业,老人太激动了,特意过来看看。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益昌凝重新开业后,吴智明又重新回到这里,经常走进后厨房跟工人们一起做糕点。老人不是为了干活挣钱,“从15岁开始我就做糕点,几乎干了一辈子,不能说这是我的爱好,它早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吴智明说。

  目前,金州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正准备为“益昌凝”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