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科技创新助推产品漂洋过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5-02 07:43
人浏览
  过去的2009年,是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国内气相二氧化硅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狠抓生产经营,加强基础管理,化危为机,逆势飞扬,实现公司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产品出口成倍增加,在2009年这一“多事之秋”打了漂亮一仗,进一步巩固公司国内气相二氧化硅行业龙头地位,并在国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多晶硅,作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所需的重要工业原料,随着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的超常规发展,预计中国未来几年的总需求约为2万吨。然而,生产多晶硅是一个提纯过程,金属硅转化成三氯氢硅,再用氢气进行一次性还原,这个过程中约有25%的三氯氢硅转化为多晶硅,其余大量进入尾气,同时形成副产品——四氯化硅,每生产一吨多晶硅,就产生10吨以上的四氯化硅废液。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回收工艺不成熟,三氯氢硅、四氯化硅、氯化氢、氯气等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外溢,存在重大的安全和污染隐患。

  四氯化硅是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量最大的副产物,未经处理回收的四氯化硅具有强腐蚀性,一遇潮湿空气即分解成硅酸和剧毒气体氯化氢,对人体眼睛、皮肤、呼吸道有强刺激性,遇火星会爆炸,对安全和环境危害很大。业内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多晶硅产能将扩大到1.7万吨左右。按目前国内最好控制水平,生产1000吨多晶硅将产生四氯化硅10000吨,照此计算,到2010年若多晶硅产量达到1.25万吨,四氯化硅产生量将超过10万吨。而一旦国内多晶硅总产量超过万吨后,四氯化硅将成为制约多晶硅发展的大问题。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掌握四氯化硅回收利用技术的企业。据了解,该公司经过9年的努力攻关和自主创新,已掌握回收利用四氯化硅的核心技术,并实现了以四氯化硅为原料生产气相二氧化硅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并形成了以广州基地为总部,吉林乐山连云港基地协调发展的生产经营格局,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气相二氧化硅供应商。

  由于受金融危机以及国外气相二氧化硅在国内低价倾销的影响,去年以来国内气相二氧化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国内多晶硅价格高台跳水,国外气相二氧化硅产品低价倾销,加上几家山寨厂的出现,严重扰乱原有市场格局,各档次气相二氧化硅的销售价格降幅在40%以上,行业利润空间不断收窄。广州吉必盛公司适时调整销售策略,在巩固原有销售网络的同时,细分了国内销售区域,特别是在华东、北方、西部地区设置了区域销售经理,整合了双吉公司在北方地区的销售网络,在华东区设定了经销商,强化了总部所在华南地区以外的营销能力,收到了明显效果,实现了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全年气相二氧化硅产品销售量与去年同比增长72.73%,高牌号产品和表面处理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近45%。

  与此同时,该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致力开发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单2009年一年该公司就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至今该公司共拥有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国内同行业中遥遥领先。广州吉必盛在气相二氧化硅方面的雄厚技术优势,令国外行业巨头也心怀觊觎。去年年初,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请裁决广州吉必盛公司专利无效。广州吉必盛沉着应对,运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自己在运用多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生产气相二氧化硅这一核心技术专利的独有性。2009年6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就“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提请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专利无效”一案做出审查决定:维持广州吉必盛公司专利权有效。意味着该公司的核心专利技术又一次得到权威性的肯定,标志着该公司在这场事关重大的专利技术保卫战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国外气相二氧化硅市场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持续低迷,国际行业巨头因此也四面楚歌,给国内具实力的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抢占国外市场份额提供了良机。广州吉必盛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促进产品出口。通过招聘和优化人员,强化了对外出口工作,恢复了公司的自营进出口权,理顺了独立操作进出口的各项工作流程,使出口的地区和销量进一步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已经涉及到全球五大洲,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已签订代理协议的代理商共4家,洽谈中的代理商共7家,去年全年共出口气相二氧化硅产品同比增长559.23%,销售额同比增长457.55%。(江汝汶)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