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中宣部出版局组织开展青年编辑下基层延安实践活动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3 12:32
人浏览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组织开展的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宣部出版局最近组织全国多家出版机构的青年编辑们到陕西延安,与当地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次难得的机遇,令青年编辑们都感到收获很多,本版今日特刊发部分参与者的心得感悟,以飨读者。

青年编辑们在延安学习。

继承精神 找准定位

  □新华文摘杂志社 刘仲翔

本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令我可以暂时抛开手头的工作,走进基层,思考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如何转变作风、改变文风,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首先,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作为一名编辑,我们深入学习和掌握延安精神,有利于我们坚持党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延安精神贯彻到我们的编辑工作中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其次,要更深刻地认识紧密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编辑作为文字工作者,必须深入实践,准确把握国情,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服好务。在同村民的座谈中,我们发现,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喜欢看一些生动的种植、养殖等与日常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图书。这就要求相关出版社的编辑们要策划、编辑、出版一些定价低、页码少、生动的出版物。

再次,要不断加深对农村基本情况的了解,密切同农民群众的关系。通过亲自参与农业劳动,通过与村民深入交流,通过现场参观,使我看到了红红火火的新农村建设,更进一步了解了陕北农村农民生活实实在在提高了。当然,也看到了农村发展的一些瓶颈,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扎根群众才能“长灵气”

  □湖南人民出版社 黎晓慧

在基层实践的这一周时间里,我在参观学习中感受着红色文化,同时苦苦思考着究竟应该如何才能“接地气、长灵气”?

我所在的编辑部以做红色读物为主业,因此我便重点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红色读物,如何使红色读物获得当下人民群众的喜爱等问题进行了观察和思考。我想,做好红色读物必须坚持以社会责任感为基础,积极面向市场,以事实为基准,以读者为导向,力争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导向正确,将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融于一体。具体而言,首先,要针对阅读群体的年龄、层次制定不同的出版方案;其次,要整合编排,实现不同类型红色读物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如史料性红色读物要在史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上做文章,要能填补大众对于某段历史认识的空白;文学性红色读物要充分挖掘历史与现实的相通性,展现鲜活人物,提供对历史的独到理解;人物传记类红色读物要探寻历史真相,力求还给读者一个真实、客观的人。再次,要在文风和形式上下工夫,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来说事,形式上要突破创新,如采用诗歌、章回体等多种表达形式等。

出版不应该“闭门造车”

  □上海文艺出版社 韩樱

作为中宣部组织的青年编辑下基层活动的一员,我第一次来到陕北,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我们诸多优良文化传统,其实都在乡村得到传承。

陕西自古就是文人辈出、底蕴深厚的地方,当代中国文坛的许多大家也出自陕西,如陈忠实、贾平凹等都来自于乡野,用最朴素的陕西方言描绘乡村的人和事,写出了非常优秀的小说。这些作品中有真实的情感,有原生态的语言。这是当下小说创作中最缺乏的元素,反观我们现在的很多小说创作,有很多生搬硬套,有很多可笑的想象,唯独缺乏的就是一种“真”气。而要做到“真”,就必须深入最原生态的生活,与最普通的人打交道,从这些地方,从这些人身上,发掘最珍贵的价值。

出版也绝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闭门造车的,因为那样只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为出版工作者,我们自己就首先应该经常深入最基层的生活。在这个村子待了几天,我深深感到,在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村民身上,都有一种强健、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与天地自然相连的,在这里,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在田间劳作,与之相比,我们显得那么的虚弱。我们只有把眼光放在和他们一样的高度,才能领略平常所不可能见到的风景。

改善农村孩子阅读环境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唐威丽

这次来到农村,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调研机会。针对农村儿童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我做了一些思考。

首先,从编辑环节上,编辑应该将农村孩子的阅读纳入到选题考虑的框架中,为农村孩子多出版一些能看得懂、看得有用、看得有趣的书。看得懂就是要根据农村孩子的教育现状和认知水平,用适合的形式提供适合的内容。看得有用就是让农村孩子在有限的阅读中有所收获,不仅对学习有帮助,对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也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看得有趣就是用贴近农村孩子的阅读习惯、用有趣好玩的形式展示图书内容,点燃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次,从图书渠道上来说,各出版社不能忽略农村的需求和潜力,依托本地资源,要将图书切切实实送到孩子手中。

再次,从阅读推广的角度来说,农村的教育、阅读问题不仅要依靠出版社,更要依靠社会资源,依靠本地力量。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致力于儿童阅读的公益推广工作,可以将这批力量引入农村,学习他们的推广经验。同时培养本地的阅读推广人,如学校老师、年轻的大学生村干部,将阅读推广持续、有效地推广下去。当然,阅读意识的培养还要同时抓住家长。只有扭转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的文化水平,才能有效地改善孩子的阅读环境。

在服务中感悟出版工作者的责任

  □山东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 李庆义

通过与当地村民“零距离”接触,了解了农村情况,掌握了群众愿望,体察到劳动的伟大和基层工作的艰辛,加深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品格意志得到磨砺,精神上也得到巨大收获。

一是深切感受到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广大农村大有作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科学的领导方法。党的思想文化宣传工作历来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责任。在新形势下,农村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群众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村,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须与群众心连心、心贴心地沟通交流。[page]

二是深切感受到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有的村民不知“十二五”规划是何物,同志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疑释惑。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出版物,是否运用了群众的语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我们的出版工作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方面,与党和人民的期待还有相当的距离,在职业精神、工作作风和文风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反映在出版物上,就是形象不生动,内容不鲜活,缺乏感染力,群众不喜欢。我们要在服务中履行出版工作者的责任,体现出版工作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做好出版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明确出版工作该干什么、倡导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立场更加坚定,头脑更加清醒,思路更加明晰,在今后的本职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完善自我,更好地为领导当好参谋,有力推动出版工作。

坚定信仰 服务人民

  □安徽人民出版社 陈娟

在来延安之前,我从未真正接触过农民,不知道他们的真正需求。想当然地以为孩子们肯定是缺少课外读物,带了一些图文并茂的图书,满心以为他们会喜欢,来了以后,却发现很多大人不读书,甚至不识字,孩子爱看电视、爱上网却不爱读书。

当看到村图书室里一本本寂寞地列在架上的图书时,我的心里不由有一点难过,好的初衷却并未获得好的结果,我们的问题就出在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农民的需求上。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撰写的《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予人民呢?就目前陕甘宁边区的条件说来,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时隔74年,我觉得这段话对现在广大还不富裕的农村地区依然有指导意义。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基础,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帮助农民尽快提高文化水平,通过村党支部的带动,形成愿意学知识,愿意通过读书获取更多致富知识和提升思想觉悟的氛围。

作为出版工作者,我们一方面需要对农村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进行深入调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站在他们的立场,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策划和编辑图书。另一方面,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我们必须坚持出版的“二为”方向,出版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展现人间温暖,打动人心的优秀图书;同时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品德,努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在工作中认真履行此次活动中我们在清凉山的誓言,“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出版工作者”。

履行出版使命 坚定政治信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周慧敏

第一次见到陕北窑洞,第一次睡在土炕上,第一次看到转动的辘轳……,随着我们主题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我的思考也更加深入。

“实践最有说服力,群众最有发言权。”事实证明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事实同样证明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作为新闻出版人,我们应该如毛主席所说:“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重点出版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水平学术著作和思想性、文化性、知识性强的通俗读物。总编辑曾多次强调,各种出版物要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党的意志,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我们出版社在审稿中一定要把好政治关,每个编辑都要把关,要有政治意识,要加强学习,在书稿的复审和终审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在经济压力及各种诱惑下,要有品格意识,要有品牌意识。坚持走品牌化、专业化的学术出版道路,努力成为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的重要窗口和理论学术阵地。由我们社出版的图书,不能说本本都是精品,但是要坚决杜绝次品。我想这就是作为学术出版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最好体现。

感悟

“三贴近”不是口号,更不是一句空话,它是我们新闻出版工作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阳光、空气、土壤和水,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纽带与桥梁,也是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石。

——江西人民出版社 谢晶

做好本职工作,像白求恩那样敬业,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好体现。作为一名政治读物编辑,直面现实、关注热点,用实话新话深入浅出地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政策走向,是我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也将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广东人民出版社 卢雪华

为群众服务,坚定地走群众路线,与群众打成一片,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而我们参加的这次实践活动要解决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问题归根结底也是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的问题。新闻出版工作本就应该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的主体,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中华儿女报刊社 张小华

多倾听群众声音,有侧重地为他们提供实用的读物,从长远角度,精神食粮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它的效应不在一时一刻,而是一代又一代人。

——新民周刊杂志社 邵乐韵

文风体现一个时代的风貌。文风正了,人心会跟着踏实激昂;文风不正,人心会跟着浮躁不安;社会各项事业会因为文风而受到影响。

——甘肃省委宣传部 梁文峰

走进侯沟门村,拉近了我和村民的距离,培育了我和村民的感情,现在我已回到工作岗位上,我们这次延安之行,只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践活动的开头,如何使它常态化、习惯化?如何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思考我所从事的党的理论宣传事业的神圣使命,我要沉下去,认真学习解读延安精神这本教科书,从中寻找答案。

——红旗文稿杂志社 丁虹[page]

“深入群众,贴近生活”是个永恒的主题,是广大青年编辑一生永远要做的功课,不能指望一次活动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能保证一次下基层能影响终身。转作风、改文风的关键还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贴近”是身体的距离,更是心灵的距离。

——人民文学出版社 徐子茼

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听到百姓的心里话,才能了解他们内心世界。才能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明确我们新闻出版工作的坐标,才能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的意愿,才能更好地改进文风,因深入而生动,因真切而感人。

——江苏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 杨军

来到延安之前,我无法想象一周的走基层经历如何可以让我们做到“转作风、改文风”。离开延安之时,我知道世世代代种地的延安农民已经在我灵魂深处种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从此以后,在我的采访、写作、选题策划中,我都会时刻牢记有这样一群人,我盼望能够用我的笔向农民兄弟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解放军出版社 祁振欣

下基层不仅仅是一个号召,更是一系列具体的行动,不仅仅是一种活动的形式,更是一些具体的内容。下基层不仅仅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应该是我们出版人肩头上一种持久的使命与责任。下基层不仅仅是对新闻和出版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而且也应该是对社会各行各业工作者的一种理性召唤和良知唤醒。所谓下基层,就是要用一颗颗柔软的心,去穿透一层层无形的坚硬;是用一次次真实的谦恭去做一次次长途跋涉的远行;是用一份份信念的坚守去赢得群众一次次发自内心的掌声!

——河北省委宣传部出版处 王兰香

“为人民(读者)服务”不是一句空话,是衡量所有工作的唯一标准。用这个标准来对照自己,发现做好本职工作其实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是不可能坐在办公室就可以做好工作的,不深入读者,贴近群众了解情况,很多事情都是盲目的,必然做不好工作。

——中国青年出版社 彭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