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韩寒的《独唱团》唱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4 09:43
0人浏览
导读:昨天,韩寒主编的杂志《独唱团》一上市即遭疯抢——在杭州,冒雨送到书店的杂志,淋湿了照样被抢走;在北京,图书批发市场里,22000本20分钟就被一抢而空……然而,很多人在拿到书后,是有些小失望的,甚至评价《独唱团》外表是韩寒,内里却如郭敬明。正如韩寒自己所

  昨天,韩寒主编的杂志《独唱团》一上市即遭疯抢——在杭州,冒雨送到书店的杂志,淋湿了照样被抢走;在北京,图书批发市场里,22000本20分钟就被一抢而空……

  然而,很多人在拿到书后,是有些小失望的,甚至评价《独唱团》外表是韩寒,内里却如郭敬明。正如韩寒自己所说,这是一部“文艺片”:“如果你抱着想看战争片的心态误看了一部文艺片,无论这部文艺片多好,你都会失望。”

  青年评论家夏烈说,失落是因为大家都想在这本书里看到博客中的韩寒,恰恰这次呈现的是另一面——小说韩寒。“即使这样,《独唱团》也有其价值,那就是韩寒做了一本属于他个人风格的文学期刊,而这对传统文学期刊必将造成冲击。”

  昨天上午10点,杭州各家书店陆续开始上架《独唱团》。因为大雨刚歇,杂志在运送过程中都被淋湿了,几乎每一本拿出来的时候,封面都有明显的水渍。

  对于等待买书的韩寒粉丝来说,这点算不了什么。在杭州庆春路购书中心,杂志刚摆上,就被人抢着拿了去。来的大多数都是放暑假的少男少女,几乎每个人都说因为知道今天上市特地赶来的。一个16岁的男孩拿到书的时候欣喜若狂,他告诉记者,他在书店里已经等了足足两个小时。

  杭州晓风书屋在浙大紫金港校区的分店,也比往常更热闹。经理姜爱军说,这两天学生来打听的很多,光是预订就有100多本,“韩寒在大学生中的号召力真的很强啊。”

  截至昨晚发稿前,记者从博库书城了解到,首日零售达170多本,而杭州庆春路购书中心也达到130多本。

  记者从出版方了解到,昨天早上北京民营渠道的22000本书,刚一运到北京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就在20分钟内,火速被书店和报摊主们一抢而空。

  在微博和QQ群里,韩寒和《独唱团》也成为了热门话题。买到杂志的人,第一时间在微博上晒杂志封面,而有人则不断发微博抱怨预订的书迟迟没有送到,讨论十分热烈。

  在购买《独唱团》的读者中,除了韩寒的粉丝,也不乏跟风者。在他们眼里,“韩寒”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潮流,只有读他,才能跟上潮流。

  有人认为,《独唱团》上市前的一波三折,反倒带来了一种饥渴营销的效果。

有人等了两个小时期待已久带来饥渴营销效果

  粉丝心态有点纠结杂志内里有点郭敬明的调调

  2001年5月,苏珊·桑塔格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提到一位黑人诗人被责备其诗作不抨击种族主义时所说:“作家不是投币式自动唱机。”在某种程度上,很多人也希望《独唱团》能成为一个“投币式自动唱机”,希望它能“唱”出我们喜欢的调调。

  那么,它唱出了你的调调吗?

  一位自称是“韩少”粉丝的读者,并不掩饰自己的纠结,他说:“里外有些不统一。从外表看,和我想象的差不多,但是,内里却有点像‘郭小四’。”随后又说,内容还是活力十足,创意十足。前后矛盾的回答,足见他内心的矛盾。

  很多人都说,本来想看看韩寒在博客中显现的睿智、犀利和深刻,看他如何展现80后青年的“先锋气质”,没想到还是摆脱不了郭敬明的阴影。“一如玫红色的蔷薇之于夏日。”一位读者捧着杂志,读出其中的这个标题,就有人笑了。是的,杂志中的一些小叙事,一看就有些粉粉的、郭敬明的调调。

  而牛皮纸质感的封面以及杂志的整体装帧,也让一些人觉得它更适合咖啡吧的调调。

  但也有人提出,不必硬要让《独唱团》去承载不能承受之重的思想深度。

展现了小说韩寒对传统文坛会是一个大挑战

  《独唱团》的影响力,一些80后作家却并不买账,张一一等80后新锐作家还联名呼吁广大读者,自觉抵制《独唱团》以及“伪文学”的代表韩寒。

  他们称《独唱团》是一本虚假造作的流水账簿,里面充斥着一些无病呻吟的病态文字。

  “这是一本文艺青年的杂志。看作者名单,你就知道是几代不同文艺青年的集合。”青年评论家夏烈说,当初所有人都以为《独唱团》
会是像韩寒的杂文一样的思想类杂志,但似乎大家都下错注了。《独唱团》中的作品,主要是青春记忆、文学虚构类为主,与韩寒小说的气息更接近。

  夏烈认为并没那么不堪,《独唱团》有它自己的价值。“如果《独唱团》真得做了思想类的杂文刊物,传统文坛反而要松一口气,但这次,韩寒的玩法是传统文坛的方式,可以说,作为80后作家,他憋了10年,做了一本属于他的,属于80后的纯文学期刊。杂志的卖相不错,味道也比传统文学期刊好,而且韩寒的社会关注度那么大,这对传统文坛会是一个挑战。”

  夏烈说,作为文学期刊,《独唱团》已经够漂亮了,但文章还是留有遗憾,“我对它的作者阵容不是很满意,从这些人看,商业味比较重,文章也不够好。他的视野应该更开阔,把更多重量级的华语作家都纳入进来。”但他也坦言,80后要打造一本纯文学刊物还有不少困难的。马良吴新燕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还有疑问? 立即咨询律师

25万认证律师 · 60分钟无限追问 · 平均2分钟响应

立即咨询
接入律师
获取解答
#向我提问获取解决方案
立即咨询
默认头像
王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谢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张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黄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默认头像
陈律师6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