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立足治本重长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5 01:58
人浏览

近期,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兵分几路,带队奔赴全国各地督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的落实情况,充分显示了行政主管部门对教辅材料出版市场彻底治理的决心和力度。督查结果显示,各地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质量、价格、市场等六个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达到了《通知》的要求,取缔了一批无证出版物销售摊点,收缴了一批非法教辅材料,立案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
但是,落实了、做到了《通知》的要求,并不等于做好了,也不等于成功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市场存在的乱象只是暂时得到了遏制。穷根究底,乱象源自一个“利”字。“要想富,出教辅”已成为一些不法书商的牟利手段。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每当查处力度加大的时候,这些不法分子可能会收敛些,一旦专项行动结束,他们仍可能为了获取不法利益而再冒风险。要想彻底整治教辅材料出版乱象,防止回潮,各地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还要在斩断非法利益链上下工夫。因此,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总结经验,深挖乱象根源,推动治理活动走向深入,已成为当下最紧迫的任务。
我们必须认识到,治理教辅材料出版发行市场乱象,最根本的一点还在于增强出版社、印刷企业、发行渠道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三审三校”必须做到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必须不断培训提高编辑队伍素质,印前备案、印刷质量必须落实到位,发行环节必须监管掌控,凡是责任范围内的事情,我们责无旁贷要加强管好。只有新闻出版环节自身具有强大的免疫力,才能够不为非法利益所动,自觉地维护中小学教辅材料市场的干净有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减少乱象,让教辅材料出版发行市场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我们必须认识到,治理教辅材料出版发行市场乱象还要同各种不良现象进行斗争,比如商业贿赂、侵权盗版等。社会上的商业贿赂之风早已侵入新闻出版领域,大家对此已经见怪不怪,甚至麻木、默许,似乎不行贿就无法打开教辅材料的发行渠道,这种不良现象必须得到惩治,无论是出版社、印刷厂,还是新华书店、发行商都要以高质量的教辅材料、规范的销售渠道来赢得市场,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这是行业立身之本。
对教辅材料出版市场的彻底治理,我们已经扎扎实实地向前迈出了一步,下一步务必在层层推进的过程中,在治本上下工夫,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工夫,最终建立起一个干净、规范的教辅材料出版市场。

本报评论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