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营实体书店的冬天 书店“方所”能否例外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5 17:39
人浏览

在民营实体书店的冬天,一位设计师却逆势而上

书店“方所”,能否是个例外

本报记者 陆娅楠

  不久之前,广州5家三联书店陆续关停,为民营实体书店的“批量死亡”新添一笔注脚。但是,一位设计师,却破天荒在爱马仕店的旁边开起了1800平方米的书店——“方所”,卖书,也卖服装、咖啡和创意商品。

  它,能否成为书店的一个例外?我们且走且看。

  ——编 者

  

  11月最后一个周末,毛继鸿忙晕了。

  25日,毛继鸿的“大女儿”——“例外”,15岁了,生日派对在广州大剧院开了两场。作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品牌,“例外”创立之初并不被看好。结果15年来,“例外”店铺开了90家,年销售额六七亿元,毛利率高过30%,还闯进了巴黎时装周。

  同日,毛继鸿的“小儿子”——“方所”,诞生了。在风入松、思考乐、光合作用等“前辈”一个个倒下的今天,实体书店“方所”生得有些尴尬,甚至再一次被认为是“烧钱之作”。

  不过毛继鸿只是一笑,“既然‘例外’能是服装界的例外,那么方所或许也是下一个‘例外’,一个书业的例外。”

  创举

  在爱马仕旁开书店,一开就是1800平方米。“书店应该是最具温度的城市地标”

  很难想象风入松书店开在国贸商城,季风书店开在恒隆广场。可毛继鸿偏要例外。他把小众的、文艺的方所,开在了太古汇——广州最高端的商场。不仅与爱马仕等奢侈品做起了邻居,而且一开就是1800平方米,仅比楼上的路易·威登专卖店少30平方米。

  “商场是公共空间,不应该用荷包来设置门槛。这么好的公共空间,不该有一间优质的书房吗?”毛继鸿反问。

  毛继鸿爱书。年轻时,他每天都要进邮局买杂志,最喜欢逛的就是书摊一条街。“阅读是很美的事情。我们在巴黎办时装秀,模特在后台准备时都会拿出书看。”

  然而,毛继鸿并不喜欢身边的书店。父亲从部队转业后,最早供职于老家的新华书店。“成排成排的书架,像一片大海,你必须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才能挑出好书,否则就像个盲童,找不到路。”在毛继鸿眼中,传统书店要么茫茫无际,很容易让读者迷失;要么空间局促,很容易让人失去阅读兴趣。

  2005年,台湾诚品书店之行颠覆了毛继鸿对书店的印象。书是精挑细选的,读书的氛围是优雅舒适的。他第一次去诚品,背回了21箱书,第二次18箱,第三次12箱。

  往返奔波了数次,毛继鸿决定办自己的书店。“一个城市没有优秀的书店,就像一个人丢了魂。文化、艺术、审美可以柔化人心,能净化这个世界,如果那些开洗脚城、麻将馆的老板都能开一两家书店,那么我们的社会不会是现在这样。”毛继鸿说,一个城市的地标不应该仅仅是高楼大厦,也不能仅仅是名胜古迹,书店应该是最具温度的城市地标。“如果你走在一个城市,一拐角就遇到文化,多温暖啊!”

  书经

  涵盖大陆、港台、英文出版物,主动为读者荐书,“让爱书的人容易找到书,找到书友”

  26日下午,方所的收银台前排了三条长队。开业第二天下午,运营总监谭白绢跑了三家银行找零钱,急得嗓子都哑了。“在台湾诚品时,一天准备2000元零钱就够了。这次我们准备了4万元零钱,没想到居然都不够。”

  谭白绢,台湾人,一直在文化产业里摸爬滚打。她曾在台湾运营过4家诚品书店,在法国最具历史的法雅客书店取过经,又为英国的连锁影城效过力,还在新加坡大众书局做过零售。“文化产业里我没碰过服装,听台北诚品书店创办人廖美立说方所里面会有服装,我觉得很特别,有创意,所以没谈薪酬就过来了。”谭白绢说。

  方所的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店。

  四岁半的兜兜一进方所就乐疯了。写满诗歌的水泥方柱上有她认识的“乐”字,儿童阅读区的灯泡上都长了翅膀,圆柱和风箱被棉衣包裹着成了大树,上面还蜷缩着三四只毛茸茸的松鼠。所有童话书都有大大的图片,像艳丽的笑脸。“妈妈,要这个!要这个!”兜兜指着一本画满小鱼的儿童书大叫,这是她第一次刚进书店就主动要求买书。

  不仅装饰特别,图书选择也特别。从事广告工作的傅凌一口气买了1377元的图书,结账时还再三叮嘱里面的一本小篆字典别忘了。“我在网上也买书,在这里也买,不冲突啊。人家在那么多书中筛选了这些书上架,每本都很有特点,花1000多元也很划算,不奇怪啊。”

  方所600平方米的书店,精挑细选了大陆、港台的4万种书刊及近万种英文出版物,其中设计、美术、建筑类书籍在国内都难得一见。在大众阅读区还设有方所推荐、媒体推荐、网络意见领袖推荐等等书架。

  “我们帮读者去整理图书的价值,要让爱书的人容易找到书,找到书友。”谭白绢认为,图书售价并不代表全部价值,有时,书店的选择与推荐应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爱书的人会因为你的精彩推荐而产生共鸣,迫不及待地买下来,当天就回家看。”

  前路

  两天营业额突破30万元,“方所在卖一种慢生活,不过说它成功为时尚早”

  26日晚,毛继鸿收到谭白绢的短信,“恭喜老板‘小儿子’顺产,两天营业额突破30万元。”

  对于不以打折为噱头的方所,这样的业绩让大家都很惊喜。这家独特的书店,让太古汇老总在租金方面给出了优惠。

  方所卖书,但功夫在书外。它把与书有关的生意“吃干榨净”了。方所提供礼品订制、出版咨询、书籍代购等图书产业链上的各种服务。进门右手边100平方米的书院,专门进行展览、文化交流,开业这两天请来了作家许知远和廖一梅做签售,每天下午都人满为患。方所服务的触角甚至伸到了构建书房的领域。

  方所不仅提供阅读之美,还提供很多与美有关的产品。进门左手是350平方米的服饰区。店内还有500平方米的生活美学馆,专门出售装点生活的创意产品,猫型手袋、日本瓷器以及小巧的品酒、美食、旅行的专业记录簿,很多品牌都是第一次引进中国。

  于是,在方所,既有穿着棉麻对襟的文艺青年,也有背着香奈儿、古驰的豪客。而且当大家都喝咖啡、看书、把玩艺术品时,一样的优雅。

  “那些舍得花几千几万买衣服、却舍不得买书、不懂得欣赏艺术的人才奇怪咧,时尚又不是没大脑!”背着宝缇嘉的杨小姐买了《竹久梦二的世界》、《昆虫记》、一套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的大陆诗人诗集,以及一套日本FUTAGAMI的手工铜器。“广州挺缺少这样的书店,让人有一去再去的冲动。”[page]

  从事创意文化产业的贾伟认为,与其说方所在卖书,不如说在卖一种氛围,一种生活方式。“把有共同爱好的人吸引在一起,看书、聊书的同时喝喝咖啡、买点服装和创意产品,消费一种慢生活。”除了在机场购书,贾伟几年没进过书店了,图书都在网上购买。网上价格比书店便宜一半,还有用户体验,优势明显。“不过现在说它成功,为时尚早,毕竟诚品都是熬了15年才有了赢利,一切都不能操之过急。”

  毛继鸿也已经做好了“熬”的准备,即便亏本也要把方所坚持下去。在他看来,做文化生意之前,不要先想着赚钱,把自己觉得美的东西和别人分享才是最大的目标。

  这份理想主义并不是幌子,在方所,店员们没有任何利润的指标要求。对他们,毛继鸿只提了两点:每个月尽量多读书,喜欢这个环境并且让读者也喜欢这个环境。

  或许对于方所的探索,正如廖一梅新书序言所言,“也许,在所有不被看好,无人尝试的错误的选择背后,会有不曾见到的可能,不曾设计的未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