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个人电子杂志成为新时尚 盈利前景被看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09 06:45
人浏览

  专业制作FLASH的李笑日前收到朋友从网上传给他的一个文件。打开以后,这个以书页形式存在的文件搭载着文字、视频图片和音乐一起展现出来,唯美、有创意。作为业内人士,李笑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个基于FLASH技术的文件,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色彩纷呈的“书”。这,就是日渐风靡的个人电子杂志。

  日前,随着杨澜、鲁豫等明星个人电子杂志的陆续出现,个人电子杂志迅速成为新时尚,被认为是继博客之后的“又一把互联网之火”,现在已经有人将2007年称为“电子杂志元年”。

  网络新宠

  悠扬的音乐、动感的图形……挟带着时下新锐的视频短片和动漫作品,没有印在纸上,无需付费购买,而且只能在电脑屏幕上阅读,名为“个人电子杂志”的新事物开始刷新人们的阅读体验。

  电子杂志是集合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众多元素的数字杂志,具有可视性、交互性、多样性、娱乐性、传播速度快、免费等特点。2005年,美国一本名为《Slate》的电子杂志被评为仅次于《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第四大媒体。而在国内,2006年电子杂志用户数量达到3200万,市场规模增长到1亿元。

  近日,鲁豫的个人电子杂志《豫约》正式创刊,每期杂志,作为主编的鲁豫都会亲自撰写寄语,给她的粉丝带来惊喜。鲁豫坦言她非常看好网络这个平台。“很多人在看电视上的《鲁豫有约》,但很多人更喜欢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所以我希望将触角伸得更广阔一些。”

  与此同时,著名主持人杨澜的个人电子杂志《澜》已经推出了二十四期,创刊一年来下载量近千万;而号称“才女一朵花”的徐静蕾也高调宣布自己正在筹备个人电子杂志《开啦》……名人们创办个人电子杂志成为了一种时尚。

  缘何受宠?

  据专业人士分析,目前大部分名人博客更像是拉家常,更有甚者靠曝光隐私博人气,由此造成了众多网民看名人博客更多是怀着猎奇和窥探的心理。但电子杂志不同,名人一旦“著书立说”,都会尽量放一些有深度、有质量的文章,这也让名人的电子杂志更有品质。

  在现有的网络技术条件下,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自己的话语权,都能够制作“杂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影响成千上万的人。而与博客不同的是,博客更像是记日记,内容五花八门,容易让人眼花缭乱,而个人电子杂志以书的形式出刊,集中了作者的思想精华,更有深度和内涵。

  此外,名人博客虽然表面红火,但在经济上却难以给明星带来效益,电子杂志则可以通过广告赚取利润。王朔就直言不讳地说:“商业模式以付费点击为主,未来也许还有广告;如果一天能有10万人每人花一毛钱看一次,一天就能挣一万元。”

  盈利前景看好

  电子杂志具有比较清晰的盈利模式,这是博客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Xplux总经理夏鸿认为,名人博客和名人电子杂志的区别包括了作者态度、文章内容、表现形式以及阅读群体的区别,总的来说,前者更随意、大众化,而后者更严肃、精英化。名人博客的阅读群体涵盖了所有网民,其特征是数量很庞大,但身份模糊、阅读的随意性强,而名人电子杂志的阅读群相对狭小,以上班族为主。这些差别导致了两者在实现商业价值上的区别。

  据了解,电子杂志基本都是免费订阅,杂志依靠广告盈利。计世资讯互联网产业研究部研究总监刘冰透露,电子杂志的运作比传统杂志简单得多。他说:“平面杂志需要很庞大的销售、采编队伍,电子杂志没那么麻烦,有个懂设计以及内容编辑的人就行了。”

  鲁豫透露,尽管《豫约》才刚刚创刊,但依靠广告已经开始盈利。刘冰也透露说,现在杨澜的《澜》也已经实现创利。刘冰说:“电子杂志的制作成本很低,而且她自己有内容、品牌、团队,广告收入就可以让其实现盈利。在《澜》里还不乏一些国际品牌的广告。”

  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客户已经开始对电子杂志给予关注,因为电子杂志平台会收集杂志下载量、阅读率、平均阅读时间、广告停留时间,甚至用户年龄、阅读偏好等详尽数据,这是其它广告平台无法做到的。

刘玉霞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