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李东东“讲传统谈新闻”(8):新起点 新期待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16 22:59
人浏览

  满载“十一五”的新辉煌,带着对“十二五”的新期待,我们又一次站在继住开来的新起点上。
  站在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回望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历程与成绩,我们感到骄傲与自豪。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取得了长足的繁荣发展。尤其是“十一五”这五年,更是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统计显示,与“十五”时期末相比,全行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都翻了一番,印刷业翻了两番。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3万亿元,增加值占到国内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多。5年累计生产图书135.8万种、338亿册,是“十五”时期的两倍。到“十一五”时期末,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年产值已居世界第三位。
  大发展的格局源自于深化改革的思路与实践。应该说,新闻出版业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就拉开了帷幕。30多年前,在第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新闻出版业先后进行了拨乱反正、恢复重建、“三放一联”和集团化建设的改革探索。但大改革的历程开启,是在党的十六大之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2003年,中央决定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所确定的35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中,新闻出版单位就有21家。新闻出版战线从体制创新入手,全面完成了试点任务,为出版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新鲜经验。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先后制定9个分类改革方案,明确了分业改革的总体思路,就转企改制、事企分开、职能转变、上市融资等改革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攻坚。这标志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正式进入了全面推进的阶段,一大批市场主体和战略投资者应运而生。
  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攻坚一个个在突破。“十一五”伊始,中央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在总结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由试点转入全面推进阶段。按照先抓好新华书店、一批中央部委出版社、一批高校出版社、一批地方出版社,再抓一批经营性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落实了出版单位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2009年,是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改革攻坚年。这一年,总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地方出版社和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任务全面完成。2010年,是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改革决胜年。这一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提速、纵向深入、务求实效的新阶段:10多万家国有印刷复制单位、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所有地方与高校出版社、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已完成转企改制,兼并重组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大批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在境内A股和香港H股上市的新闻出版企业已达14家,一大批具有活力、实力和竞争力的新闻出版企业应运而生。
  多年的改革实践多年的改革历程,使新闻出版业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活力既出,生机已现,新闻出版产业前所未有地呈现出大发展态势,新闻出版事业前所未有地呈现出大繁荣局面。可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改革的生动实践也再次表明,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哪里就有大发展,哪里就有大繁荣。
  站在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展望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未来与前景,我们充满信心与期待。
  2011年至2020年的十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五年,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五年,也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承上启下的重要五年。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上升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高度,新闻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力军,加快推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人民群众的期待,也是全行业的期待。
  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即要基本形成“两个格局”、“三个体系”——基本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闻出版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导、吸引外来有益文化共同繁荣的新闻出版开放格局;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以人为本、面向基层、惠及大众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到“十二五”期末,要实现新闻出版业总产出29400亿元、增加值8440亿元。
  目标已定,方向明确,任务艰巨。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五年,新闻出版业将会实现新的腾飞、新的跨越: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会更深入,事业发展会更繁荣,产业实力会更强大,上市企业会更多,五大惠民工程会更扎实。惠民工程,具体讲,要大力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切实抓好工程项目、进度、责任三落实,及时开展监督检查,抓好验收入网,进一步分类、规范建设标准,完善出版物选、配、送、管、用和长期更新、发展的工作机制。认真抓好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用好管好国家出版基金,组织生产一大批站在时代前沿、弘扬民族文化、体现国家水准、传之久远的国家级精品力作。全力抓好服务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组建民文出版协作体,规范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提高民族语言文字出版供应能力,服务少数民族群众。广泛实施全民阅读工程,创新组织方式和运行模式,形成与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工程等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奖励全民阅读活动的优秀组织者和阅读者。以“扫黄打非”和反侵权盗版为载体,大力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环保工程,清理文化垃圾,加大对低俗、庸俗出版物的整治力度,加强网络监管,创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总之,未来五年,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故事”会更加精彩。
  站在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要完成今后五年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成就令人鼓舞,目标催人奋进,责任时不我待。这不仅需要出版工作者付出更大地努力,也需要新闻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奋斗。新形势、新任务、新起点、新期待,不仅对出版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对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来说,肩负的责任也将更加繁重。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和牢记正确舆论导向,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真正树立起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良好形象。[page]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全面、充分、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致力于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环境;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坚持从大局出发,对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审时度势,及时调控,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发挥解疑释惑、增强信心、维护稳定的作用。
  ——树立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和以身作则的形象,要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大力弘扬“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以实干求实效,以实干促发展,严格遵守新闻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加强自我规范和约束,才能抵达清白做人、用心做事之境界,才能有效抗拒腐蚀,真正解决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性问题。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靠双脚跑新闻”的精神,切实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写出更多更好、更生动更感人的精品力作。
  坚持贴近实际,新闻工作者才能写出最真实可信的报道。新闻界常说一句话,叫“脚底板下出新闻”,也就是说,真正的新闻是脚踏实地走出来的、跑出来的。只有到了一线、到了现场,才能闻到大地的泥土味,才能找到第一手资料;只有接“地气”,才能冒“热气”,写出的报道才会真实,也才会有灵气、有生气。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靠双脚跑新闻”的精神和风范,在生动的实践中体察伟大时代的变迁,在坚实的土地上接通新闻的“地气”。
  坚持贴近生活,新闻工作者才能写出最生动感人的报道。新闻界有一句老话叫“抓活鱼”,说的就是要到基层到生活中去,拿到第一手新鲜、独到的素材,写出生动活泼的作品。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当代来看,凡是那些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深受读者喜爱的新闻名篇佳作,大都是来自一线、源于生活的作品,大都是深深扎根基层、潜心体察生活的结晶。只有真正贴近生活、深入生活,写出的报道才能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新闻界开展的“新春走基层”的实践再次启示我们,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基层蕴藏着最鲜活、最生动的新闻资源。
  坚持贴近群众,新闻工作者才能写出最深入人心的报道。我们常说,群众是语言大师,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活泼、最有生活气息。新闻工作者要改进作风和文风,必须深入到群众之中,学习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群众那些朴实的话语,是坐在办公室里想不出来的,唯有深入群众,报道才最生动,也唯有深入群众,报道才真切感人。否则,报道中净是空话、套话,没有短话、新话,最终结果只有一个,读者不爱读不爱听不爱看,就连新闻工作者自己也觉得写起来索然无味。
  这就要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坚守和履行好职责,规范采访秩序、严厉打击“四假”,切实担负起保障新闻记者合法权益的重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闻记者作为社会这艘大船的瞭望者,面临着复杂的职业生态环境:一方面,新闻单位在面对新技术挑战和体制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压力正在转嫁给新闻记者,使得记者的职业压力面临前所未有的强度;另一方面,新闻记者在开展新闻采访活动特别是进行舆论监督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利益诱惑的考验及利益相关人的干扰、阻挠,甚至个别不法人员的威胁和打击;此外,一些不良记者滥用新闻采访权和舆论监督权谋取私利,一些社会不法人员假冒新闻记者搞“新闻敲诈”,在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同时,也给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些问题仅仅是目前困扰新闻记者队伍健康发展的一些因素,而记者在具体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远比这些复杂得多。面对这样的新情况,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该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社会大船上的瞭望者、公平与正义的守望者保驾护航。
  多年来,新闻出版总署一直高度重视新闻记者队伍的建设工作,在加强记者权益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7年,发出《关于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的通知》,就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各新闻单位保障记者采访活动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要求;2008年,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编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保障新闻单位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享有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监督权,并从六个方面作出加强保障的规定;2009年3月,发出《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从完善新闻采编制度、加强拟聘人员考查、规范用工制度、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健全新闻转载的审核管理制度、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主管主办单位切实履行管理责任、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加强监管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2009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并施行了新修订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两个管理办法充分吸收了近几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内容和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刊主管主办单位和主要新闻单位的意见,从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维护群众利益和保护记者权益等方面,完善了规章的相关条款。这些规章政策的出台,对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维护新闻媒体和记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后,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将继续全力抓好四件事:一是加强新闻记者自身权益的保障工作。二是加强新闻记者采访活动的保障。三是规范新闻记者采编活动的管理。四是净化新闻采访秩序。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建立新闻记者职务行为规范准则和完善新闻采编不良从业记录制度,一方面通过规范记者的新闻采访行为,加强新闻队伍行业自律;另一方面通过限制有不良记录的人员从事新闻工作,净化新闻队伍。同时,将采取多项措施,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
  最是一年春好处,再擂战鼓踏征程。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吸引了国内外关注的目光。会场内外,数千名新闻记者奔波在代表委员的驻地,真实记录着代表委员们汇民智、抒民意、议民生、商国是的全过程,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赢得了代表委员们的尊重和敬佩。衷心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向他们学习,以热爱祖国的情怀、放眼世界的胸怀、先忧后乐的襟怀、宠辱不惊的心怀,牢记政治责任与历史使命,认真履行新闻工作者职责,担负起真实记录新闻、忠诚书写历史的重任,为赢得下一个五年的新胜利,开创新闻出版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page]


人民网-传媒频道 发布时间:2011年3月12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