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我们要拉近与中国读者距离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17 01:37
人浏览

——印度出版人畅谈两国未来交流合作

从主宾国参展主题探索中间道路,到印度展台上随处可见的宣传语“在印度,一切皆有可能”,印度主宾国活动主办方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着与中国的联系和友谊,暗示着印度出版与中国出版合作的广阔前景。
看好市场与合作前景
8月30日,第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当天,承办此次主宾国活动的印度国家图书托拉斯主席毕班•钱德拉告诉记者,以主宾国身份参加国际书展的最大好处在于,能让印度作者的图书在外国出版。印度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俄罗斯莫斯科国际书展上做过主宾国后,一些作品已经走进这些国家的图书市场。他说,印度一家科学艺术类出版公司,几乎每年都来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效果很明显,一直有书在中国出版,公司获利不小。但毕班•钱德拉也强调,不要看一时的版贸数量,主宾国活动的影响可能会在今后发挥更大作用。
为了迎合中国读者,印度围绕探索中间道路的主题,展示了3类图书:佛教图书、有关尼赫鲁的图书和泰戈尔的有关作品,它们都与中国文化中有着较高地位的“中间、中庸”有关。在印度展区,主办方原样复制了尼赫鲁的书房照片、书桌等,设置了佛祖释迦牟尼以及尼赫鲁、泰戈尔的雕像复制品。印度国家文学院还带来了他们出版的《鲁迅文集》,这本书已被其译成24种语言。
在各种交流场合,印度出版人都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印度国家文学院副秘书长拉克史•古马尔•沙尔马告诉记者,两国都有很多优秀作家,希望中国出版社多出印度图书,也希望翻译更多的中国图书到印度。他说:“如果中国出版社希望引进出版印度图书,我们也会资助翻译费用。”翻译费用的标准是1个字两卢比(卢比对人民币汇率约为7∶1)。印度出版商联合会名誉秘书长兼阿比纳夫出版社社长萨蒂•马里克也说,印度大众图书市场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需要唤醒它,给予它应得的地位和身份。在印度,刚刚脱盲的成年人必定会阅读并购买各类图书,市场规模难以想象。据他介绍,印度作者与出版社正在考虑出版取材于印度其他语言的图书。他说:“印度出版社期待与其他国家出版社开展合作出版。”
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
也许在其他时间,印度展区有很多前来洽谈的身影,但9月1日下午,记者看到部分印度参展商已经开始卖书,一家印度参展商不知道什么原因干脆提前撤摊,展架上空空如也,其他展位上的人也不是很多。
为什么市场反应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热闹?拉克史•古马尔•沙尔马认为是缺乏畅通的渠道所致。他说:“只要给我们一本书,就可以译成24种语言,但最大的困难是找不到好的机构买书。”需要有人帮助联系,比如代理机构。作为一家政府所属的出版机构,印度国家文学院每年出版图书400种左右,输出版权一两本,是印度唯一以24种语言出版的公司。该机构资助出版最好的小说、诗歌、戏剧和批评文学,对翻译费用亦会给予一定资助。
另一位受访者则认为,语言障碍减弱了买方和卖方的交流兴趣。慕思斯拉姆•马诺阿尔拉尔(私营)出版公司市场总监维克拉姆•詹恩说,中国市场如此巨大,我们要设法拉近与中国读者的距离,看来学会中文才能使生意有较大突破。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出版机构主要出版历史、文学、艺术类图书,每年出版100种-150种图书,多数为英文,约有50种书输出到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但也有一些中国出版人反映,印度英语口音太重,听不太懂。
印度图书市场情况太过复杂,也许是令中国出版单位没有表现更多热情的另一因素。据萨蒂•马里克介绍,印度有1.6万多家出版社,多数为私营企业,他们使用24种语言出版9万种图书,以满足这个多语言国家的需要,其中18种语言的发展较为完善。
英语和印地语为印度的官方语言。拉克史•古马尔•沙尔马说,印地语的图书最好卖,孟加拉语图书也不错。“英语不是我们自己的语言。”他拒绝评论英语书的市场情况。语言的多样,使得出版物的销量受到一定影响,定价也相应较高。维克拉姆•詹恩告诉记者,在印度,最好的历史、文学类畅销书也只能卖到1万册,一般图书销量达到250本就可以保本。记者在展场看到,印度图书的定价确实比中国图书高出不少,一本200页左右的普通硬壳书就要360卢比(约合53元人民币),而同样厚度的中国图书会更便宜,而且用纸和印刷会更加精美。(记者 王玉梅)

中国新闻出版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