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村民孙衍吾和他坚守31年的农村图书室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17 06:18
人浏览

一个普通村民31年前办起的农村图书室,每天开放,免费借阅,并一直坚守到了今天。图书室的藏书从不足100册发展到75000多册,现有新旧报刊合订本340多种。这个图书室叫“知海书屋”,在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山椒社区多校村。创办人是该村村民孙衍吾。
“讨乞”建书屋
上世纪70年代末,孙衍吾高考落榜,回乡当了农民。因为有文化,被推选为生产队长。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仔懂什么农业生产?不少人都在怀疑。为了挑起这副担子,他勤于“巡田”,查看稻苗长势和水情,虚心向老农求教,但有些问题连老农都解答不了时,他迫不得已转向书本:跑县图书馆,跑县城新华书店,在知识的海洋里泛舟,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领导的生产队,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口粮分配第一次从每个劳动力每月20多斤稻谷跃升到45斤,突破历史纪录。就在社员们口粮增加的同时,孙衍吾家里的图书也悄悄增加了一些。
上世纪80年代,农村青年对文化科学的需求十分强烈。为满足他们的需求,家里有些藏书的孙衍吾,干脆在家门口挂起“知海阅览室”的牌子,欢迎大家到他家来阅读。这是1980年的事。
然而,他的藏书远远不能满足乡亲们的阅读需求。为了增加藏书,孙衍吾到处“淘书”。几十年来,可谓历尽艰辛。
开始,他节衣缩食。可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农民收入很微薄,怎么“节”,怎么“缩”,所余都很有限,一个月要添置一两本书都很吃力。他发现,此时的《电影故事》、《电影介绍》这两本杂志很受欢迎,就决定做这个生意,积累些买书钱,并汇款去杂志社整批购买。那个时候,这些杂志才一毛五、两毛一本,他拿到屯昌、嘉积加价五分或一毛卖出,除掉路费,一天能赚三五元。这对他来说,是笔不小的收入。那个时候,这种行为属于“投机倒把”,他卖杂志还得藏藏躲躲。
为了“淘书”,孙衍吾还跑废品收购站,捂着鼻子在废品中淘他们收购来的旧书,加价与收购站论斤买回。他还厚着脸皮到一些单位去“讨乞”过期的报刊拿回,并装订成合订本供大家阅读。他拉长耳朵,打听到县城机关、公司谁谁要调动,就上门请求将不准备带走的书刊送给他的阅览屋,人家见他嗜书如命,也就不跟他计较了;有些机关单位,不仅让他挑选旧书刊,还给他的阅览室订一份报纸或杂志。他很受启发,接下来就厚着脸皮去找农业局,请求代订些农业杂志,请求县团委代订些青年报刊……得到不少单位的支持。
他写得一手好字,春节上街写春联赚点小钱,也用来购书订报及添置“知海书屋”设施。
上世纪80年代初,《海南日报》、《南方日报》和《黄金时代》杂志都刊发了他的事迹,并特地请广东著名书画家苏华题写“知海书屋”,制作成铝合金匾牌,委托海南行政区团委送来。“知海阅览室”从此更名“知海书屋”。
书刊住楼房
孙衍吾事迹经媒体刊出后,他收到县内外、岛内外热心人士寄来的不少书刊,书屋的图书渐渐多了起来,他那8平方米的卧室也快被书籍塞满了。县委宣传部得知后,发动社会捐助,筹集了7000多元,孙衍吾自己筹集7000多元,于1986年盖起一间115平方米的平顶房,并把书籍搬了进去,自己一家3口却仍居住在那8平方米的小屋里。
后来,他被定城镇吸收为合同制干部,有了工资,可工资几乎一半被用于为书屋买书、订报,或添置设备。
这些年来,孙衍吾以知海书屋为阵地,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公益活动。
书屋墙外,他花4000多元做了个不怕风吹雨打的宣传栏。他利用宣传栏出农业科普墙报800多期,抄写张贴法律条文、案例等普法资料940多篇,为科普和普法做了大量工作。
他还设流动书箱,坚持给农户送书,与地方驻军、武警部队流动轮换图书。
愚公“挖山不止”,孙衍吾“淘书”不停。他曾获得了许多荣誉,先后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但他仍“淘书”不止,听说中国书店有三折、二折甚至一折的图书,每到京城开会,除留足回家路费外,便倾其所有,抱回大捆的书。
近几年,知海书屋获共青团中央的“希望书库”,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万村书库”,海南省文体厅、定安县文体局的农家书屋的赠书,共计7000册。
他的藏书越来越多,新屋、老宅到处堆满了书。时任省委宣传部长周文彰来视察,看到很多藏书没有地方摆放,便拨款由县委宣传部操办,在村中“耕读”小学原址上盖起了一座二层共310平方米的新知海书屋。
清贫的“富翁”
孙衍吾虽然得到不少荣誉,但是,他从不向组织伸手,书屋外墙那个4000多元、不怕日晒雨淋的宣传栏,全是他爱人拿出卖猪、卖菜的钱做的。
来书屋看书、借书的读者,不仅仅是村中的乡亲,还有附近村庄、县城的青少年。知海书室只能在孙衍吾工作之余的中午和晚上这两个时段开放。为此,孙衍吾没有睡过一次午觉。
孙衍吾在生活上低标准,甚至可以说是个“苦行僧”:虽然先后盖起了两座总计425平方米的新书屋,但是,他住的仍然是8平方米的陋室,家中也没有像样的家具。他穿的衣服,不到一百元一套,鞋子也是二三十元一双的。他虽然当上镇里的干部,却从来没有上茶楼饭馆吃过一次早餐。他说“吃不相同饱相同”,“衣裤人笑破不笑补”。他电动单车也舍不得买,什么时候都是那部旧单车。他是个“穷人”,又是个“富翁”。他坐拥书城,拥有75000多册图书;31年来,他为知海书屋花了40多万元。有人说他傻,他说:“我傻,但是我快乐。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奉献。我的快乐就在这奉献之中。这条人生道路,我选对了,我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20年来,孙衍吾和他的知海书屋获得了多项荣誉。1990年,他作为海南省唯一代表赴京参加全国学雷锋代表座谈会,代表们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98年,他荣获“万村书库”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比赛组织奖。2007年,他作为代表参加全国道德模范表彰大会,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0年,知海书屋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当然,这仅是他和他的书屋获得众多荣誉中的一小部分。

莫清华 农民日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