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李东东:以高水平的新闻报刊工作推动先进文化建设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17 19:46
人浏览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这就为新闻报刊战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七大以来,新闻报刊战线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搞好舆论监督,搭建服务平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和重要的文化条件。着眼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解读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着力回答深层次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着眼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不放松,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不动摇,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新闻单位内部活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为新闻出版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着眼于新闻报刊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着眼于新闻报刊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完善新闻采访采编和记者证记者站管理法规规章,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着眼于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新闻报刊战线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关头发挥作用、履行职责,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新闻报刊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使新闻报刊工作面临多元思想文化环境的冲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施压促变的一贯立场没有改变,仍在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对我在发展上牵制、形象上丑化、思想文化上渗透,企图压我接受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文化领域,特别是通过新闻报刊工作表现出来。第二,国内外舆论互联互通互动新特点使舆论引导难度大大增加。随着人民群众对国内外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许多重大事件都可能成为舆论热点,而由于互联网的强劲传播及国内外舆论的交互影响,海量信息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给正确把握和有效引导舆论导向带来重大挑战。第三,社会意识多样化和思想文化领域的空前活跃使新闻报刊行政管理面临复杂矛盾。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沉渣泛起,一些错误的政治主张不时出现,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往往纠缠多种利益因素,原有导向调控机制难以覆盖新主体、新载体、新媒体,权力和资本左右社会舆论、利益决定传播内容的现象已经出现。第四,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闻报刊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集散地、不同思想观念相互碰撞的新空间、公众互动的新平台,信息发布准入门槛极大降低,人人都成为信息传播主体的同时也是传播受众,“公民记者”、“网络推手”和“网络意见领袖”成为影响舆论的潜在力量,给规范新闻传播和新闻监督带来管理上的极大挑战。第五,新闻和传媒队伍建设面临艰巨任务。总体上看,我国新闻传播队伍规模和工作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缺乏领军和高端人才,新闻采编从业管理制度有待健全和完善,有的媒体工作者甚至违背职业道德,搞有偿新闻、虚假报道,这些行为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极不相称。
  面对问题与挑战,新闻报刊战线必须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必须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掌握话语权,提高掌握舆论导向的能力;必须不断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对“喉舌论”、“耳目论”、“祸福论”重大意义的认识,确保新闻报刊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必须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政治上始终坚定、思想上始终清醒、作风上始终务实,努力使新闻报刊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不断增强主动意识,敢于和善于“走出去”,进一步提高我主流媒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的影响力,更好地塑造党和国家良好形象。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积极推动体制和科技创新,加快国际传播体系建设,通过高水平的新闻报刊工作,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要明确新闻报刊舆论引导工作的重大责任、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积极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唱响主旋律,形成强有力的主流舆论态势和社会氛围。要精心打造主流媒体在新闻传播格局中的强势地位,把坚持正确导向落实到新闻报刊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在政治原则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认识问题上要讲究方法、注意策略;在特殊敏感问题上要严守规矩、审慎从事,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意识,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要加强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及时发声、准确报道,打好主动仗,推动社会团结和谐稳定。要牢牢掌握新兴媒体主导权,提高网上舆情分析和调控处置能力,使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
  (二)进一步提高服务人民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和落实到新闻报刊工作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新闻报刊产品供给、网络体系、重大工程、资源平台和服务保障的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出版反映人民群众生活和利益要求的报刊,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坚持在为群众服务中引导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要加大对“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假新闻”的打击力度,遏制“新闻敲诈”和“有偿新闻”等不法行为,杜绝侵害群众权益的新闻行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新闻报刊领域问题。
  (三)进一步拓展和占领传媒新阵地。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加强主流媒体传播能力建设,把发展和扶持党报党刊、重要新闻传播媒体作为战略重点,扩大主流媒体覆盖面和影响力,在重大主题宣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中,发挥强势主导、权威引领的作用;要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建设,使新兴媒体成为主流舆论的放大器,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成为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要牢牢掌握多元传播格局建设的管理主导权,充分发挥都市类媒体等不同类型媒体在传达党的声音、服务百姓生活、通达社情民意等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主流媒体的有益补充。[page]
  (四)进一步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新闻报刊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增强舆论引导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要求,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必然选择。要重点抓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积极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要根据党中央部署,明确改革方向、方法和总体要求,抓住重点,攻坚克难,进一步推动编辑宣传和广告、发行、印刷等经营性业务实现分开,探索发行新模式,扩大党报党刊影响力;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继续推进事业性新闻单位体制改革,打造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主体;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新闻报刊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中国新闻出版业新的产业格局、市场格局和传播格局。
  (五)进一步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新闻报刊“走出去”,不仅是新闻报刊业做强做大的问题,而且是中国形象中国声音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问题。要以更加开放的政策、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自信的心态,在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在更高起点上实现中国新闻报刊“走出去”。要加快建设技术先进、覆盖全面的新闻报刊国际传播体系,构建国际传播和产品交易新平台。要积极推动中国传媒企业进军海外市场,在海外办报办刊办社办厂,实现本土化,增强传播实效,在国际竞争中增强中国传媒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要善于学习国际传播规则,逐步掌握国际评论的主动权,利用多种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的经济模式优势、社会制度优势和政治文明优势,塑造党和国家良好形象,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六)进一步加强新闻报刊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报刊队伍,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新闻报刊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要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增强业务本领,强化舆论引导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高端新闻人才队伍。要以理想信念坚定、学识能力俱佳、创新意识强、职业精神崇高为导向,重点抓好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与行业紧缺和急需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名编辑、名记者、行业技术专家和企业家。要把艰苦工作作为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的载体和平台,推动队伍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求是》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