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新华字典》(第10版)中几个体例不当的问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16 02:08
人浏览

《新华字典》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精品辞书,在内容和体例上都具有很高的科学性。《新华字典》(第10版)(2003年12月出版)在以前各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修订,整体质量明显提升。《新华字典》虽是小型工具书,但其内容涵盖非常丰富,体例设计独具匠心,因此,编纂编辑过程仍然十分复杂,难免有疏漏之处。笔者在使用中发现《新华字典》(第10版)体例上尚存有少量疏误和不当之处,在此提出来与作者、读者商榷,就教于方家,以期对《新华字典》的再次修订有所裨益,促进其不断完善。

一、字头衍生义在义项中的位置处理不当

《新华字典》设立义项注重字义的关联性,对于有语义脉络关系的意义,不是一概分立为不同义项,而是在同一义项中加以注解:在注解完原义后,分别用引喻转标示原义的不同性质的衍生义。(引表示引申义,喻表示比喻义,转表示由原义、故事、成语等转化而成的意义。参见《新华字典》凡例)本文将《新华字典》标引喻转的意义统称为衍生义。依照《新华字典》的观点和体例,字和复音词都可能有衍生义,衍生义分别注在字词的原义之后。例如:

基 Œ建筑物的根脚:地~.墙~. 喻根本的:~数. ~层组织.[基础]建筑物的根脚和柱石。喻事物的根基:钢铁是工业的~~.(下略)(P206)

这种体例在不减省字词意义的同时,指出了意义之间的脉络关系和衍生类型,显示出字词的语义网络。这既丰富了字典的知识含量,也非常利于读者理解字词意义,是一种符合语言学和认知规律的科学而实用的体例。

《新华字典》绝大部分条目对衍生义在义项中的位置处理正确,但也有个别条目出现疏误。例如:

盲 瞎,看不见东西:~人.[盲打] 喻打字或录入用手敲键时,眼睛不看键盘。[盲道]在人行道或其他公共场所,为方便盲人行走用特制砖铺设的道路。喻对某种事物不能辨认的:文~.色~.扫~.[盲从] 喻自己没有原则,没有见地,随着别人。[盲目] 喻对事物认识不清楚:~~的行动是不会有好结果的.(P324)

其中的第二个比喻义排在复音词“盲道”的原义之后,可是,这个比喻义(“对某种事物不能辨认的”)从意义上看显然不可能是“盲道”的比喻义;而例证中的单个“~”也证明这个比喻义绝不是“盲道”的意义,因为《新华字典》体例规定一个“~”只代表一个汉字,二字词在例证中必须用两个“~”表示,如“盲目”。因此,可以肯定第二个比喻义应是字头“盲”的比喻义;既然是字头的衍生义,按《新华字典》体例就应当接排在字头的原义之后、所有复音词之前。现在的这种位置处理,容易使读者产生困惑,有误导之嫌。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新华字典》字头下所收的“词义与字义有联系”的复音词与字义关联的体例:复音词是笼统地排在字义(原义+衍生义)之后,还是分别、依次排在相关的原义或衍生义之后?也就是说,“盲”字条中,是不是因为“盲打”、“盲道”与“盲”的原义相关,而“盲从”、“盲目”与“盲”的比喻义相关,所以将原义与比喻义分开,分别领属相关的复音词呢?

笔者全面考察了《新华字典》兼有字义衍生义和复音词的条目,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复音词与字义(原义+衍生义)笼统对应,而没有细化为分别与原义、衍生义对应。例如:

割 切断,截下:~麦.~草.~阑尾. 引舍去:~舍.~爱.[割据]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割线]数学上称跟圆或曲线在两点或多点相交的直线。[交割]一方交付,一方接收,双方结清手续。[收割]把成熟的庄稼割下收起。(P149)

强 Œ健壮,有力,跟“弱”相对:~大.身~力壮. 引有余:四分之一~.[强调]特别重视,用坚决的口气提出。[强梁]强横不讲理。(下略)(P393)

因此,可以确认上文对《新华字典》体例的分析是准确无误的;可以肯定“盲”字条对字头衍生义在义项中的位置处理不当。全书中存在此类疏误的共有6个字头,除“盲”外,还有:白(义项Œ,P11);决(义项,P251);死(义项w,P454);物(义项Œ,P510);整(义项w,P621)。

或许可以推断,《新华字典》编纂(修订)者对于复音词是与字义笼统对应还是与原义、衍生义分别对应有过考虑并均进行了实践,但一本字典中只能采用一种标准,最后成书时没有彻底统一。而《新华字典》目前的体例不适合后一种处理方法,因为字头和复音词的衍生义采用的是完全相同的标记符号,这会给读者造成混淆和困惑(如“盲”字条等),失去查考价值。若要实现后一种处理方法,则需要将字头、复音词的衍生义分别用不同符号标示。[page]

二、地名条目注解不一致

1、地名条目注解模式不一致

《新华字典》(第10版)收录了地名182条(不含例证中的地名),这些地名从构词方式上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4类:

(1)×县:地名由单字加“县”构成,多是有历史沿革的县级行政区划名(“漷县”例外),共19条。如:邠县(P32)、珙县(P155)、郫县(P371)、睢县(P460)等。

(2)×州:地名由单字加“州”构成,共16条。如:亳州(P36)、郴州(P54)、忻州(P532)、鄞州(P573)等。

(3)×城:地名由单字加“城”构成,共9条。如:藁城(P147)、鄄城(P251)、郯城(P468)、郾城(P553)等。

(4)其他:地名中不含通名“县、州、城”的普通地名,共138条。如:浛洸(P175)、岢岚(P261)、溧阳(P291)、尉氏(P503)等。

依据考察,《新华字典》对此4类地名注解的基本体例是:前3类地名在其相关的字头的释义中直接注解,如:珙 珙县,地名,在四川省/ 郴 郴州,地名,在湖南省/ 藁 藁城,地名,在河北省;第4类地名则出复音词条,以词条形式注解,如:浛 [浛洸]地名,在广东省。应该说,这个体例是有所依并可为读者接受的,因为前三类地名是典型的汉语地名词,被认知度高;第4类地名大都由普通字词构成,作为地名的被认知度不高,所以专出词条注解,有助于显示此类地名的专有名词性质,提高读者认知接受的效率。

虽然前两类地名大多属于“行政区划单位”(人文地域),后两类地名属于普通地名(自然地域);但从语言学、逻辑学的角度来看,这四类地名的本质完全相同,都是表示“一定地理区域的名称”的名词,因此,严格地说,字词典对它们的注解模式应当一致,否则,就可能给读者造成误解。《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上述四类地名采取了完全一致的注解模式(在字头的释义中直接注解),体例严谨。(个别字头有单独释义的,地名另出词条注解,如“监利”。)当然,其注解模式本身可以商榷。

《新华字典》地名注解模式的不一致,还存在于四类地名词各自的内部。这四类地名的注解都是出复音词条与不出复音词条两种模式交错,没有完全统一。

A. 前三类地名基本是在字头释义中直接注解;但也有出复音词条注解的(注解略):

倴 [倴城](P22)、酂 [酂城](P77)、大(dài)[大城](P81)、郸 [郸城](P83)、郯 [郯城](P468)、鲖 [鲖城](P484)、郾 [郾城](P553)、郓 [郓城](P596),漷 [漷县](P203)、任 [任县](P413),亳 [亳州](P36)、泸 [泸州](P309)、鄚 [鄚州](P327)、邳 [邳州](P369)、嵊 [嵊州](P438)、兖 [兖州](P552)。

B. 第4类地名基本是出复音词条注解;但也有在字头释义中直接注解的:

垓 Œ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东南,是汉刘邦围困项羽的地方。(P141)

奓 奓山,地名,在湖北省武汉。(P605)

漖 同“滘”。东漖,在广东省广州。(P229)

此外,《新华字典》中外国地名的注解模式也小有歧义:

坂 ……[大阪]地名,在日本。(P13)

唝 [唝吥]地名,在柬埔寨。(P156)

椥 [槟椥]越南地名。今作“槟知”。(P624)

从体例一致的角度看,“槟椥”应释为:地名,在越南。今作“槟知”。

2、地名条目注解要素不一致

《新华字典》地名的注解一般都包括两个要素:(1)界定词(“地名”),(2)所在区位(“在××省/区/市”或“在××省/区/市××”)。182条地名中有168条都遵循了这一体例,例如:郧 郧县,地名,在湖北省。(P595)但还有14条地名注解只有要素(2)而没有要素(1),如:邠 邠县,在陕西省。(P32)这种疏漏是应当避免的。另13条是:鄠 鄠县(P190)、郏 郏县(P215)、漖 东漖(P229)、郿 郿县(P328)、乾 乾县(P391)、单 单县(P427)、歙 歙县(P433)、莘 莘县(P434)、睢 睢县(P460)、蔚 蔚县(P589)、浚 浚县(P546)、黟 黟县(P564)、鄞 鄞州(P573)。[page]

3、地名条目注解层级不一致

《新华字典》对地名(包括例证中的)标注的层级是有规则的:地级、县级地名标注到省级;县级以下(乡镇及其以下)标注到地级或县级。这种体例增加了字典的信息量,增强了字典的实用性,方便读者查检。《新华字典》的大部分条目都遵循了这一体例。例如:

犍 [犍为]地名,在四川省。(P391)

匼 [匼河]地名,在山西省芮城。(P260)

但以下条目标注层级不一致:

峂 [峂峪]地名,在北京市海淀。(P485)

漷 [漷县]地名,在北京市通州。(P203)

垡 地名用字:榆~(在北京市大兴).落~(在河北省廊坊).(P119)

莘 ……[莘庄]地名,在上海市。(P532)

泖 ……[泖桥]地名,在上海市。(P326)

溵 [溵溜]地名,在天津市蓟县。(P572)

垭 两山之间的狭窄地方。多用于地名:黄桷(jué)~(在重庆市).(P547)

“峂峪”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村,“漷县”是北京市通州区的一个村(同时是镇名,但镇名源于村名),“泖桥”是上海市金山区兴塔乡的一个村,“榆垡”是北京市大兴区的一个镇,“莘庄”是上海市闵行区的一个镇,“溵溜”是天津市蓟县的一个镇,“黄桷垭”是重庆市南岸区的一个镇。这些条目都是直辖市的地名。直辖市的县、镇的行政级别高于省和自治区的县、镇的行政级别:直辖市的县通常是副地级或地级,镇通常是处(县)或副处(县)级。《新华字典》如果以行政级别为标准,则它们的标注层级与省、自治区的县、镇的标注层级应有不同,直辖市的镇可只标到省级,如“莘庄、黄桷垭”。但从人文地理的角度看,直辖市的县镇与省、自治区的县镇具有相同的区划单位名称,且其历史实质并无区别;所以,如果以区划单位名称本身为标准,则也可将二者视作同一区划单位而采用相同的标注层级,如“榆垡、溵溜”都标到地级。

直辖市中的地名按这两个标准标注都是可行和可接受的。问题是在一部字词典中这两个标准只能用其一,不能混用、交叉;否则,二重标准导致不一致。上述四个“镇”中,两个标到省级,两个标到地级,没统一;“泖桥”作为村名,应当如“峂峪”,标注到地级(在上海市金山)。

三、复音词重复出条

《新华字典》收录复音词3697条,其中有小部分复音词在两个字头中分别出条,造成词条重出。这分为两种类型:

1、字头的注解未采用参见照应格式而造成重复出条

《新华字典》部分复音词的两个语素或音节均被收录为字头,这两个字头的注解一般采用参见照应格式,例如:

膨 胀大。[膨脝]肚子胀的样子。(下略)(P369)

脝 见369页“膨”字条“膨脝”(péng—)。(P183)

膪 [囊膪](nāng—)猪的胸腹部肥而松软的肉。(P66)

囊 [囊膪]见66页“膪”字条。(P348)

这种释义格式体现了字词典编纂的经济原则、有效原则和高信息值原则。但有一部分复音词则未采用此释义格式而重复出条,例如:

胡 ‘[胡同](—tóng)巷。(P188)[page]

同 tóng [胡同]巷,较窄的街道。(P485)

调 tiáo Œ……[调剂]1.配药。2.(—ji)调(diào)配,使均匀:组与组之间人力可以互相~~. (下略)(P480)

剂 j쌅…[调剂](tiáo—)1.配制药物。2.适当调整。(下略)(P212)

自 Œ……[自个儿](*自各儿)(—gěr)<方>代词,自己。(下略)(P646)

个 gě[自个儿]自己。(P150)

词条的重出,造成了信息的重复,有悖于字词典编纂的经济原则,字词典编纂通常都力避此类情形出现。更值得注意的是,词条的重出往往因为词目缺乏统筹、体例照应不周而常常导致同一词条在不同字头下的注音和注解、色彩等释义要素出现歧异(如上举“胡同”、“调剂”、“自个儿”三词条在不同字头下释义不尽相同,有的还差别很大);而这是字词典之大忌,是应当竭力避免的。

《新华字典》此类重出的词条除上述3个外,还有21个:★(亻+龙)侗(P307、485),耵聍(P101、356),枓栱(P105、155),伽倻(琴)(P214、560),基础(P65、206),伎俩(P211、295),礓★(石+察)儿(P40、224),莱菔(P136、275),琅玕(P143、279),尥蹶子(P253、297),伶俜(P301、376),舴艋(P331、603),啰唣(P317、602),螵蛸(P374、526),蛐蟮(P405、428),怔忪(P620、630),岧峣(P479、558),万俟(P341、385),须臾(P539、585),挣揣(P66、622),窀穸(P511、641)。这24个词条中释义不完全一致的是以下5个:耵聍、胡同、基础、调剂、自个儿。

值得进一步讨论的是,虽然字头之间采用参见照应格式、力避词条重出是字词典普遍的、通行的做法,但在特定性质的字词典中,或针对特定的词条,适度采用词条重出体例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可取的编纂方法。例如《新华字典》:菔 [莱菔]萝卜。“莱菔”的释义简短,直接重出词条,不仅没有增加篇幅,反而能使读者一步到位地达到查检目的,提高查检效率,体现字词典查检的高效性原则和编纂的用户中心原则。反之,如果采用参见照应格式(见××页“莱”字条“莱菔”),体例上是一致了,但却既不简洁,又不利于提高读者的查检效率。

字词典的终端是用户(读者),用户中心原则是字词典编纂越来越不能忽视的、需要统筹兼顾的编纂原则之一。适度的词条重出是用户中心原则的一种表现方式;但这种体例的运用有严格的要求,至少应当符合下面条件之一:(1)面向初级用户的字词典,例如小学生用字词典、外国人学汉语字词典(初级);(2)释义特别简短的词条,这种词条采用重出格式比采用参见格式篇幅更为经济,例如《新华字典》上述24个重出词条中的“★(亻+龙)侗”、“礓(石+察)儿”、“伶俜”、“舴艋”、“啰唣”、“怔忪”、“岧峣”、“万俟”、“蛐蟮”、“挣揣”、“窀穸”。(其余13个重出词条不符合重出条件。)

2、复音词被关键字头收录同时又与其他词条并列出条而造成重复出条

《新华字典》中个别复音词在关键字头下已收录,但同时该词条又在其他字头下与其他词条并列出条。例如:

罘 [罘罳][罦罳]1.一种屋檐下防鸟雀的网。2.古代的一种屏风。(下略)(P135)

罦 古书上指捕鸟的网。[罦罳]同“罘罳”。参看135页“罘”(fú)。(P136)

“罦”字头下对“罦罳”的注解已很清楚,“同”即表明了“罦罳”与“罘罳”的异形同义关系;“罘”字头下将二者并列出条,除了表明同义关系外,并不能提供别的信息,而同义关系在“罦罳”的注解中已经显示出来。因此,将“罦罳”并列出条意义不大,实可删去。《新华字典》对绝大部分异形词并没有并列出条,例如:

阢 [阢陧]同“杌陧”。(P509)

杌 [杌陧](局势、心情等)不安。(P509)

蹢 [蹢躅]同“踯躅”。(P625)

踯 [踯躅]徘徊不进:~~街头.(P625)[page]

《新华字典》的体例表明此类词条重出并无必要,重出完全是编者对体例的把握不一致而造成的,而后期统稿中又有所疏漏。此类重出词条还有:诘屈(与“[佶屈]”并列出条,P208)、唿哨(与“[呼哨]”并列出条,P431)、其它(与“[其他]”并列出条,P464)、宛转(与“[婉转]”并列出条,P496)、嘲哳(与“[啁哳]”并列出条,P613)。

(作者单位: 商务印书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