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碎片化阅读时代:传统媒体机会何在?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05 20:24
人浏览

  □吴蒂

  如果说2010年是中国微博发展元年,那么一年以后的2011年,所有的迹象表明微博作为一种传播平台,对中国传媒界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方式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手机终端对微博的下载运用,让手机阅读重新进入传媒业的视线重点,令人不得不对未来的媒体阅读方式产生颠覆式的想像。

  微博传播速度很快,令每一个人都成为“记者”,它模糊了信息发布者与发布对象的界限,点对点地将信息快速传播的特性发挥到极限。微博传播内容纷杂,碎片式的信息汹涌而至。速度与多元,是微博在信息传播上,傲然“逼宫”传统媒体的撒手锏。

  那么,在数字时代传统媒体出局了么?至少,到目前为止,两者依然相依。它们间的关系,突显出网络时代,不同传播媒介越来越不同的发展指向。

  当微博快了,传统媒体就拿出“深入”这一招。恰恰是快,逼得记者不得不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职业素养来弥合第一现场的记录者因快而忽略的信息裂痕。当微博“碎”了,传统媒体就祭出“公信”这杆旗。微博出场的定位并不是媒体,所以当受众从快速中回过神来,必然会对真实性产生要求,这是公众对真相追求的第一步。那么在纷乱甚至有些自相矛盾的信息面前,谁来做真实信息的遴选?谁有能力来做这样的遴选?传统媒体积累的公信力和职业记者的专业能力便体现出优势。

  我们可以看到,在以往大多数关于真相的追问中,微博的首发信息往往只起到线索的功能,甚至这一功能也不尽全面。而传统媒体则在进一步的调查采访中,成为深入报道的主导者,令受众在独立判断中得到准确的依据。知名媒体人闾丘露薇在微博中指出,微博还有一个伦理底线的问题。首先要讨论微博的定位,到底是媒体还是虚拟化的社会,人们不能用对媒体的标准来要求微博里的大众。

  重视微博的定位问题,也许是专业媒体人比较关心的,因为判断微博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决定了传统媒体在速度和多样性等功能上受到了挑战,但它的公信力和深度分析、观点表达,反而显现得更为重要,并不可替代。

  而从手机阅读获取新闻信息可上溯至手机报时代。2006年,全国就有近30个省市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报。手机阅读对新闻信息的获取,除了快速、内容丰富、检索便捷、多媒体、超文本、可互动等特征外,也体现出便捷性、片断化、主动性和个性化。手机作为传播终端,因其普及性而成为关键元素之一。从信息接纳的载体,到自媒体时代的信息发布或传播者,这一转变,因为微博与手机的联姻,成为加速传媒业的变革因素之一。

  手机陪伴生活,我们感受着改变带来的快捷。在信息时代,快即有——有信息,有选择。传媒业因手机阅读方式改变了自己的速度观。此前令众多世界级通讯社傲然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不再唯一。出现在现场的人也许他不是记者,但在自媒体时代他完全有可能成为记者,在很多已知的突发事件报道中,第一个信息往往来自非职业记者的手机播报。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丰富,让传统新闻从业者在新闻生产过程中,重视更多传播手段的运用,包括与网络、手机等的结合。除了理念的改变之外,新闻写作的训练也朝着适应快速传播的方向做适时调整。比如,标题的做法、句式的短小、文字的简练等等。

  事实上,传媒业感受着手机阅读的压力,也体味着手机阅读的益处。对报纸等传统媒体行业来说,信息传播依然是它的主要功能之一。作为传播方式,手机阅读是对信息抵达方式的加力补充,而手机的拥有者和新闻信息内容生产者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基于此,手机阅读目前还是传媒业的“天使”,它将帅气的速度感引入信息传播,并激发出媒体业与电脑、手机终端等联姻。现在几乎大部分实施全媒体战略的传媒集团,都充分重视手机阅读的特质开发,将多媒体、超文本链接、互动特性引入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中,并寄希望由此开发出具有速度感、层次感,并有深度分析力的新型新闻产品。

  手机终端被认为应该是重点开发区域——人们看清了它的广阔前景,加上网络技术运用给手机阅读带来的革命,从内容到发行,传媒业发展空间的广度和深度都将得到拓展。手机阅读给信息快递带来前所未有的即时、互动,也带来了无可避免的纷杂浅阅读。

  正是微博的发展和手机阅读的普及,给传媒业发展带来了明确而清晰的提示:在内容生产上,如何发现信息缝隙,寻找受众需求的空白点,如更多的深度报道。在手段变革上,如何充分运用新传播方式,适应新媒介的自身规律,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开发更多信息运用空间,如基于手机终端的新闻服务社区。

  (作者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