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质监局关于印发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杭州市质监局关于印发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复议办法的通知

基本信息

发文字号:杭质法[2003]311号
效力级别:
时效性: 现行有效
公布日期:2003-11-13
施行日期:2003-11-13
发布部门:杭州市质监局

正文

各区、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委托执法单位:

  为规范行政复议工作,保障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我局制定了《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复议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00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附件: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复议办法
(2003年11月13日杭质法[2003]311号文件印发)

  第一条 为了规范本局行政复议工作,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行使职权,根据《行政复议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本局申请行政复议,本局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局履行行政复议职责,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第四条 政策法规处负责办理行政复议事项,履行《行政复议法》第三条规定的职责。

  第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本市各区、县(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本局申请行政复议;认为本市上城、下城、江干、拱墅、滨江六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也可以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前款所称具体行政行为,不包括行政处分等人事处理决定和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

  第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本市各区、县(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第七条的规定,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第七条 申请行政复议,应当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从其规定。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第八条 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书面申请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行政复议申请书正本1份,副本按被申请人的人数提交;

  (二)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证明。对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申请行政复议的,提交曾经向被申请人要求履行法定职责的证明。对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提交因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证明;

  (三)申请人的资格证明:

  1、申请人是公民的,提交本人身份证明;申请人是法人的,提交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申请人是其他组织的,提交能证明该组织合法成立的有效证明及该组织负责人身份证明;

  2、公民死亡,其近亲属申请行政复议的,提交公民死亡证明、申请人与死亡公民的亲属关系证明和申请人身份证明;

  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的,提交承受权利证明、营业执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四)其他必要的证明材料。

  口头申请的,由政策法规处当场记录第九条规定内容,交申请人核对、签名。

  第九条 行政复议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自然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所、联系办法,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联系办法等);

  (二)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被申请人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

  (三)行政复议请求;

  (四)申请行政复议的事实和理由;

  (五)申请人的签章和申请行政复议的时间;

  (六)证据材料目录。

  第十条 行政复议申请由政策法规处受理。其他处(室)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的,应当及时转交政策法规处;遇有口头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告知其向政策法规处提出。

  第十一条 政策法规处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登记、审查,作出以下处理:

  (一)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即为受理;

  (二)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三)因申请材料原因难以认定是否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补正后再行申请;无法通知申请人补正或者通知后申请人拒绝补正的,视为未申请;

  (四)不属于本局受理的申请,书面通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第十二条 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应当向政策法规处提出申请,并提交其资格证明和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证明。

  第三人未提出申请或者提出申请并经政策法规处书面通知参加行政复议后,不参加或者不能参加行政复议的,不影响行政复议的进行。

  第十三条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的,应当向政策法规处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载明委托事项和具体权限;解除或者变更委托的,应当书面通知政策法规处。

  第十四条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政策法规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调查情况、听取意见,由政策法规处2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并按规定出示证件、收集证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五条 行政复议期间,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政策法规处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维持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

  第十六条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后,政策法规处应当在7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向政策法规处提交书面答复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及其他有关材料。

  前款规定提交的书面答复和证据、依据及其他有关材料,应当附目录并装订成册。其中,证据及其他有关材料应当是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印件、复制件,但必须注明与原件核对一致及原件的存放处所。

  被申请人不按照规定提交书面答复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及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

  第十七条 政策法规处受到被申请人提交的书面答复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及其他有关材料后,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除外。

  申请人、第三人查阅前款规定材料,应当事先向政策法规处申请并出示有效证件,在指定的时间、场所查阅,不得对材料进行涂改、毁损、拆换、抽取和复印、复制。查阅时,政策法规处应当始终有工作人员在场。

  第十八条 行政复议期间,申请人、第三人对被申请人提交的书面答复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及其他有关材料,可以提出书面异议,也可以要求质证。

  政策法规处应当将申请人、第三人提出的书面异议发送被申请人,并可以根据申请人、第三人的质证要求,召集有关当事人进行质证。

  第十九条 行政复议期间,申请人、第三人提出了在被申请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被申请人可以向政策法规处补充提交相应证据。

  第二十条 申请人、第三人对被申请人提交的检验、检定、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检验、检定、鉴定,其要求合理并且可行的,政策法规处可以依法委托重新检验、检定、鉴定。

  重新检验、检定、鉴定的费用,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重新检验、检定、鉴定的结论与原结论一致的,费用由申请人、第三人支付;

  (二)重新检验、检定、鉴定的结论与原结论不一致的,费用由被申请人支付。

  第二十一条 行政复议期间,政策法规处认为需要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要求合理的,由政策法规处提出意见,报局长批准后,书面通知被申请人和申请人、第三人。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对《行政复议法》第七条所列规定的审查申请,或者政策法规处在对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局有权处理的,由政策法规处在30日内商有关处(室)提出意见,报局长批准后,作出相应处理;本局无权处理的,由政策法规处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政策法规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中止行政复议:

  (一)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对《行政复议法》第七条所列规定的审查申请的;

  (二)政策法规处在对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的;

  (三)申请人死亡,须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行政复议的;

  (四)申请人终止,须等待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表明是否参加行政复议的;

  (五)需要等待检验、检定、鉴定结论时间超过30日的;

  (六)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请示有关机关予以明确的;

  (七)其他应当中止行政复议的情形。

  中止行政复议的原因消失后,应当及时通知恢复行政复议。

  第二十四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政策法规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终止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申请已经撤回的;

  (二)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后,发现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

  (三)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后,发现其他行政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已经先于本局依法受理的;

  (四)申请人丧失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放弃行政复议权利的;

  (五)申请人死亡,没有近亲属,或者其近亲属放弃行政复议权利的;

  (六)申请人终止,没有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者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放弃行政复议权利的;

  (七)其他应当终止行政复议的情形。

  第二十五条 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经说明理由,并经政策法规处负责人同意,可以撤回。

  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要求,可以书面提出,也可以口头提出。书面提出的,应当由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口头提出的,由政策法规处当场记录撤回要求及理由、时间,交申请人核对、签名。

  行政复议申请撤回后,申请人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再次申请行政复议的,不予受理。

  第二十六条 政策法规处依法对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书面审查意见,报局长批准或者局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后,按照《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

  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情况复杂,不能按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局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期限,并书面通知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但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

  行政复议决定书应当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制作,并加盖本局印章。

  第二十七条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凡符合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赔偿的,本局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本局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对已经先行查扣的财物,同时责令被申请人依法解除查扣措施、返还财物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

  第二十八条 行政复议决定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报政策法规处归入本案案卷。

  第二十九条 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被申请人应当履行行政复议决定。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由政策法规处请示局长或者分管副局长批准后,以本局名义书面责令其限期履行。

  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按照以下规定分别处理: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被申请人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本局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规定由局长行使的职权,因局长出差在外可能耽误法定期限时,由分管副局长行使。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未作规定的事项,按照《行政复议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本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应当依照《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杭州市技术监督局1997年10月9日杭技监[1997]285号文件印发的《杭州市技术监督局行政复议实施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新法速递

1分钟,获得律师专业解答

在线问律师

当前20,998位律师在线 , 99%用户的选择

法律快车 > 法律法规 > 杭州市质监局关于印发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复议办法的通知
首页 立即咨询 (99.9%用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