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市区城镇垃圾处理费征收实施细则

常州市市区城镇垃圾处理费征收实施细则

基本信息

发文字号:常政发[2001]150号
效力级别:
时效性: 现行有效
公布日期:2001-09-21
施行日期:2001-01-01
发布部门:常州市人民政府

正文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市市区城镇垃圾处理费征收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二00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市区容环卫管理,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99]12号文件,省委、省政府苏发 [1999]25号文件和《江苏省城镇垃圾处理费管理试行办法》(苏价工[2000]37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城镇垃圾处理费主要包括对个人和单位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中转运输、处置等费用,对建筑工程、房屋修缮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的集中消纳、处置等费用,对单位产生的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处置等费用。

  第三条 城镇垃圾处理费由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城镇范围内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队、企业、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单位)和个人(含暂住人口),均应按本细则规定缴纳城镇垃圾处理费。

  第四条 市区城镇垃圾处理费标准:

  生活垃圾,单位负担部分为在职职工(含临时工)每人每月4元;个人负担部分以每户每月6元测算,具体征收对象和标准为在职职工每人每月3元、离退休人员每人每月2元、其他人员(无工作单位的暂住人口等)每人每月3元。

  对餐饮业等产生垃圾比较集中的特殊行业,其单位负担部分,除按在职职工每人每月4元缴纳外,另按合理补偿成本的原则核定城镇垃圾处理费,具体收费标准详见附表。

  建筑垃圾、医疗单位有毒有害垃圾等垃圾的处理费标准另行制定。

  第五条 城镇垃圾处理费由市城管局负责组织征收,分别委托市财政、国税、地税、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管处、运管处、区环卫处等部门和单位征收,并签订委托收费协议书,具体征收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条 城镇垃圾处理费为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部门必须到市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亮证收费,并按规定做好收费的明码标价工作。收取城镇垃圾处理费应统一使用由财政部门印制的专项收费票据,所收资金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纳入财政专户;支出计划每年年初编制,财政部门按计划拨付使用。凡通过改革,城市公用事业由企业单位经营的,其收费作为经营性收费管理,使用税务发票,依法纳税。

  第七条 城镇垃圾处理费必须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市区范围内垃圾的清扫、收集、中转运输、处置以及环卫设施(含垃圾收集房)的建设和维护。

  第八条 对已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由有关部门按每户每月1元的标准返回住户所在地物业公司,冲抵住户上缴的公共服务费。另对将垃圾运送到中转站的物业公司,按每户每月0.5元的标准返回,专项用于补贴垃圾收集费用。对人行道、街巷里弄保洁(含垃圾房管理)所需经费的拨付办法,由市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九条 市财政局、城管局应制定城镇垃圾处理费收支财务管理办法,加强监督管理。

  第十条 开征城镇垃圾处理费后,城市环境卫生费、生活垃圾代清代运费、门前三包费、垃圾房管理费、袋装垃圾收集费等相关收费一律停止。对擅自设立与环卫有关的收费项目、重复收费等乱收费行为,由物价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一条 财政拨款并纳入民政部门管理的福利院,总工会确定的特困职工,民政部门确定的低保对象、优抚对象,凭有效证件可免缴城镇垃圾处理费。

  第十二条 各所辖市物价、财政、城管部门可以在不突破省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各所辖市城镇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报本级政府同意后实施。

  第十三条 本细则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常州市市区收缴城市环境卫生费暂行办法》(常政办发[1994]85号)同时废止。

新法速递

1分钟,获得律师专业解答

在线问律师

当前4,478位律师在线 , 99%用户的选择

法律快车 > 法律法规 > 常州市市区城镇垃圾处理费征收实施细则
首页 立即咨询 (99.9%用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