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基本信息

发文字号:景府发[2001]3号
效力级别:
时效性: 现行有效
公布日期:2001-03-13
施行日期:2001-03-13
发布部门: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正文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大胆改革、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扩大教育开放程度、拓宽教育发展空间、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以下贯彻意见。

  一、认真学习、宣传和传达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了解全国、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态势,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我市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的要求,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进一步抓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继续做好“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建立健全“两基”年检制度,对已通过“两基”验收的县(市、区)扎实开展复查评价工作。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坚持依法治教,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动员辍学学生复学,降低辍学率,使“两基”成果不断发展和提高。义务教育要积极创造条件由八年学制逐步过渡到九年学制教育。全市2001年开始小学一年级新生实行小学六年学制,2005年实现“五·三”学制统一为“六·

  三“学制的目标,并使小学与初中教育以多种方式相连接,以利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农村通过实施农科教相结合,加强对农村适用人才的培养,积极引导脱盲青壮年学习现代科学文化技术,巩固扫盲成果,防止新文盲产生。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精神,在我市珠山区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步伐,认真总结和推广我市二中“素质教育试验班”和珠山素质教育试点区的成功经验,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道德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要重视开展对学生的劳动技能培训,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建设好包括景德镇“全国中小学生陶艺培训基地”在内的一批相对稳定、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校外教学实验、实践基地。

  四、对我市教育进行布局和结构调整。高等院校要重组教育资源,实行联合办学,强化优势,办出特色;加大内涵发展力度,立足本市,面向全省、全国,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成人中专逐步实行改制合并,改为普通中学、民办中学、职业培训中心,按照邓小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思想,根据实际情况在小学设置外语课和电脑课。在城市结合旧城区改造,采取土地无偿划拨、土地置换方式,通过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减免各种规费,对部分中小学作适当调整与扩展,提高办学效益。旧城区取消5所小学,新城区新建4所小学、2所初中。对少数校园面积小、无活动场地又无发展余地的学校,在不影响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分批加以改造和建设。在农村改变小学一村一校的布局状况,采取留大撤小,就近弃远的办法,撤并一批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新建一些上规模、上档次的中心小学,并逐步解决远途学生就学食宿问题。此项工作的调整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学校网点布局地图)争取在2001年一季度前上报省教育厅。为减轻企业负担,继续按省、市要求,搞好企业所办学校的剥离工作,规划用3至5年时间,采取多种模式,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教育部门接收管理。

  五、积极发展我市幼儿教育,继续办好市特殊教育学校。农村中小学要妥善解决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努力为广大幼儿和适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逐步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幼教、特教体系。

  六、面向全体学校。以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为着力点,继续从经费投入、班子建设、师资配备、招生政策、学校评估等五个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努力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差距,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学习条件和机会。要适应人口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在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同时,巩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布局调整和资源重组,办好“适销对路”的职教专业,进一步盘活和发挥现有的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优势,争取在“十五”计划末期,使城镇初中毕业生基本能够参加高中阶段学习,同时,有步骤地普及县镇高中阶段教育。高中可参照有关文件精神逐步实行后勤社会化,提高办学效益。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每个县(市、区)至少要办好一所示范性职业中学或职教中心,改变职业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强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衔接,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学习深造的机会。

  七、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举办高中阶段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逐步减少公办比例,大力发展民办高中,通过引进境外、域外资金,办好两到三所有一定影响的学校,使民办高中逐步规范化、规模化。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进入公办小学和初中的前提下,设立少数高水平的民办小学和初中,以提供择校机会,但不能搞一校两制。要因地制宜制定优惠政策(如土地无偿划拨,免征配套规费等),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八、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自2000年起连续三年,市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按同口径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用于市本级中小学危房改造。县(市、区)政府也应根据实际,增加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为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证。要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各县(市、区)要把拖欠教师的工资补发到位,同时,教师工资按有关文件精神由县(市、区)财政统一发放。

  九、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德育工作摆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抓实抓好。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形成完备的德育体系。积极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使德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在不同学龄阶段形成递进层次,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要主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校园育人环境,特别要重视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卫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努力完善学校体育、卫生等设施,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常识和技能的掌握,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学生挫折与耐力素质的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十一、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逐步建立教师任教轮校制,理顺教师管理关系。大力发展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培训和思想业务培训,使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达标率不断上升。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大力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教研水平的骨干师资队伍。到“十·五”计划末期,城区小学教师应达到大专学历,初中教师达本科学历,10%-20%的高中教师达研究生学历。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启动“师表工程”,继续开展“六要十八不准”的师德教育。坚决制止乱收费、乱补课、乱办班、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要继续从政治上、生活上等方面关心教师,努力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继续开展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提高校长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素质。

  十二、加快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房和师生宿舍建设,加快危房改造。目前,我市城乡尚有8.81万平方米校舍危房,危房改造缺口资金达1700万元之多,为此,要求各县(市、区)凡属一、二类危房严禁使用,限期拆除或改造。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力争在“十·五”期间完成所有中小学危房的改造任务,消灭中小学危房,确保师生安全。

  十三、加快教材、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结合我市的实际,调整和改革课程结构、内容,逐步形成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加快以教育科研网、卫星视频传输系统为基础的校园网络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十·五”末期所有中学都要做到“校校通”,重点学校要搞好“校园网”建设,并与国际互联网连接,所有中小学都要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必修课开设。

  十四、积极发挥家庭、社会在培养和教育青少年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启动和发展社区教育。首先要巩固和发展我市家长函授教育成果,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和工作力度,使广大家长尤其是中小学生家长更好地掌握科学教育、培养子女的思想和方法,组织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使我市家庭教育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和突破,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请市政法委牵头,积极联合文化、出版、工商、城建、公安等部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文化建设,坚决抵制各种封建迷信、腐朽思想文化对青少年的毒害,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教育,促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沟通、积极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文明健康、催人向上的育人环境。

  十五、我市辖区内各类高校要认真学习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优化教育资源,办出特点,办出地方特色,取得更大的成效。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大胆改革、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扩大教育开放程度、拓宽教育发展空间、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以下贯彻意见。

  一、认真学习、宣传和传达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了解全国、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态势,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我市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的要求,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进一步抓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继续做好“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建立健全“两基”年检制度,对已通过“两基”验收的县(市、区)扎实开展复查评价工作。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坚持依法治教,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动员辍学学生复学,降低辍学率,使“两基”成果不断发展和提高。义务教育要积极创造条件由八年学制逐步过渡到九年学制教育。全市2001年开始小学一年级新生实行小学六年学制,2005年实现“五·三”学制统一为“六·

  三“学制的目标,并使小学与初中教育以多种方式相连接,以利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农村通过实施农科教相结合,加强对农村适用人才的培养,积极引导脱盲青壮年学习现代科学文化技术,巩固扫盲成果,防止新文盲产生。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精神,在我市珠山区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步伐,认真总结和推广我市二中“素质教育试验班”和珠山素质教育试点区的成功经验,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道德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要重视开展对学生的劳动技能培训,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建设好包括景德镇“全国中小学生陶艺培训基地”在内的一批相对稳定、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校外教学实验、实践基地。

  四、对我市教育进行布局和结构调整。高等院校要重组教育资源,实行联合办学,强化优势,办出特色;加大内涵发展力度,立足本市,面向全省、全国,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成人中专逐步实行改制合并,改为普通中学、民办中学、职业培训中心,按照邓小平“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思想,根据实际情况在小学设置外语课和电脑课。在城市结合旧城区改造,采取土地无偿划拨、土地置换方式,通过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减免各种规费,对部分中小学作适当调整与扩展,提高办学效益。旧城区取消5所小学,新城区新建4所小学、2所初中。对少数校园面积小、无活动场地又无发展余地的学校,在不影响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分批加以改造和建设。在农村改变小学一村一校的布局状况,采取留大撤小,就近弃远的办法,撤并一批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新建一些上规模、上档次的中心小学,并逐步解决远途学生就学食宿问题。此项工作的调整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学校网点布局地图)争取在2001年一季度前上报省教育厅。为减轻企业负担,继续按省、市要求,搞好企业所办学校的剥离工作,规划用3至5年时间,采取多种模式,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教育部门接收管理。

  五、积极发展我市幼儿教育,继续办好市特殊教育学校。农村中小学要妥善解决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努力为广大幼儿和适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逐步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幼教、特教体系。

  六、面向全体学校。以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为着力点,继续从经费投入、班子建设、师资配备、招生政策、学校评估等五个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努力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差距,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学习条件和机会。要适应人口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在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同时,巩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布局调整和资源重组,办好“适销对路”的职教专业,进一步盘活和发挥现有的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优势,争取在“十五”计划末期,使城镇初中毕业生基本能够参加高中阶段学习,同时,有步骤地普及县镇高中阶段教育。高中可参照有关文件精神逐步实行后勤社会化,提高办学效益。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每个县(市、区)至少要办好一所示范性职业中学或职教中心,改变职业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强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衔接,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学习深造的机会。

  七、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举办高中阶段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逐步减少公办比例,大力发展民办高中,通过引进境外、域外资金,办好两到三所有一定影响的学校,使民办高中逐步规范化、规模化。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进入公办小学和初中的前提下,设立少数高水平的民办小学和初中,以提供择校机会,但不能搞一校两制。要因地制宜制定优惠政策(如土地无偿划拨,免征配套规费等),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八、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自2000年起连续三年,市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按同口径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用于市本级中小学危房改造。县(市、区)政府也应根据实际,增加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为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证。要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各县(市、区)要把拖欠教师的工资补发到位,同时,教师工资按有关文件精神由县(市、区)财政统一发放。

  九、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德育工作摆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抓实抓好。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形成完备的德育体系。积极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使德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在不同学龄阶段形成递进层次,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要主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校园育人环境,特别要重视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卫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努力完善学校体育、卫生等设施,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常识和技能的掌握,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学生挫折与耐力素质的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十一、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逐步建立教师任教轮校制,理顺教师管理关系。大力发展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培训和思想业务培训,使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达标率不断上升。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大力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教研水平的骨干师资队伍。到“十·五”计划末期,城区小学教师应达到大专学历,初中教师达本科学历,10%-20%的高中教师达研究生学历。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启动“师表工程”,继续开展“六要十八不准”的师德教育。坚决制止乱收费、乱补课、乱办班、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要继续从政治上、生活上等方面关心教师,努力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继续开展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提高校长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素质。

  十二、加快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房和师生宿舍建设,加快危房改造。目前,我市城乡尚有8.81万平方米校舍危房,危房改造缺口资金达1700万元之多,为此,要求各县(市、区)凡属一、二类危房严禁使用,限期拆除或改造。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力争在“十·五”期间完成所有中小学危房的改造任务,消灭中小学危房,确保师生安全。

  十三、加快教材、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结合我市的实际,调整和改革课程结构、内容,逐步形成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加快以教育科研网、卫星视频传输系统为基础的校园网络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十·五”末期所有中学都要做到“校校通”,重点学校要搞好“校园网”建设,并与国际互联网连接,所有中小学都要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必修课开设。

  十四、积极发挥家庭、社会在培养和教育青少年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启动和发展社区教育。首先要巩固和发展我市家长函授教育成果,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和工作力度,使广大家长尤其是中小学生家长更好地掌握科学教育、培养子女的思想和方法,组织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使我市家庭教育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和突破,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请市政法委牵头,积极联合文化、出版、工商、城建、公安等部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文化建设,坚决抵制各种封建迷信、腐朽思想文化对青少年的毒害,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教育,促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沟通、积极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文明健康、催人向上的育人环境。

  十五、我市辖区内各类高校要认真学习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优化教育资源,办出特点,办出地方特色,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00一年三月十三日

新法速递

1分钟,获得律师专业解答

在线问律师

当前9,996位律师在线 , 99%用户的选择

法律快车 > 法律法规 >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首页 立即咨询 (99.9%用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