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侵犯监护权怎么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08 10:57
人浏览
导读:

我们都知道,父母对未成年子女都享有监护权,有承担监护人的义务。监护权是法定权利,是监护人对被监护人进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但是生活中侵犯他人监护权的现象依然存在,那么侵犯监护权怎么办?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现象介绍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侵犯监护权怎么办

一、侵犯监护权怎么办

侵犯监护权的,其监护人可以依法请求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监护权是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权益,他人或者组织不得侵害。被侵害了监护权的当事人可以起诉到法院,追究对方法律责任。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三十四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二、侵犯监护权多久可以起诉

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的期限是3年,所以侵犯他人监护权的,可以在3年内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履行职责的原则与要求】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侵犯监护权如何起诉

监护权是法定权利,如果侵犯他人监护权的,属于违法行为。

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因此,监护权非经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剥夺。对于任何非法剥夺公民监护权的行为,公民均可以依法通过法律途径来追究其民事责任。

对于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是他们的法定监护人。父母对未成年孩子的监护是基于父母孩子关系而产生的,父母双方对孩子的监护权是平等的,除因死亡、或父母孩子关系的依法终止、或监护权被依法剥夺外,任何人不得加以剥夺和限制。无论离婚与否,父母双方都对孩子有监护权和承担监护人的义务。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对于侵犯监护权怎么办的相关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监护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要是遇到有侵犯监护权的情形,当事人可以起诉到法院,追究对方法律责任,需要收集好证据、写好起诉状等。若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线咨询法律快车相关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